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再析

发布时间:2018-03-31 21:53

  本文选题:意识形态 切入点:阶级性 出处:《哲学动态》2015年06期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包括三层含义,它们并非仅具否定性的内涵。虽然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于其阶级性,但是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并不必然意味着意识形态是虚假的;只有当社会利益分化达到对立的程度、统治阶级需要利用意识形态掩盖真实的社会关系时,才会出现虚假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使其成为社会认同的文化基础,进而成为社会稳定团结的重要中介。辨析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理论,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Abstract]:Marx Engels's concept of "ideology" includes three meanings, which not only has negative connotation. Although the false ideology rooted in the class, but the class attribute of ideology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ideology is false; only whe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ocial interests to reach between the extent of the ruling class ideology covers real need to use the social relations, will be the emergence of false ideology. Ideology is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the superstructure, make it become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of social identity, and thus become an important medium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unity. The theory of ideology of classical writers, helps to better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俞吾金;;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到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3期

2 仰海峰;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汉景;赵军;;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的远航——政治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白立强;;以人为本的时代意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李婷;李继武;;摒弃迷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前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0 吴学琴;挑战单向度全球化——马克思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6 叶险明;;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的几点思考——兼论矛盾与和谐辩证法的限定问题[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7 袁张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田鹏颖;;马克思和康德“两种实践”观的本体论隐喻——试从社会技术哲学视角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李胜俊;樊勇;李晓Pr;;未雨绸缪——植物王国现代公路建设之所“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4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7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燕;需要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8 吴佩琦;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道模;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鲁兰;;论群众路线理论的理论自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6期

2 蔡永生;;学习马列坚定信仰是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前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黄明理;力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自信与信仰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J];;年期



本文编号:1692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92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a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