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及其当代意义——兼论新版《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版本由来
本文选题:马克思恩格斯中国观 切入点:经典著作解读 出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6年02期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共有5个中文版本,2015年底问世的新版是迄今所编译的质量最高的一个版本,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中国观的权威教材。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总看法,其中包括研究中国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包括关于中国的历史、19世纪国情、社会性质、中外关系、未来走向的分析论述,还包括关于鸦片战争以及相关的文明转型、殖民主义、西方新闻报刊本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科学判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人类文明进步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 view of China is one version of the highest quality compiled to date . The new edition of Marx and Engels is the authoritative textbook compiled by Marx and Engels in China . Marx and Engels ' view of China is the scientific judgment on the Chinese history ,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 social nature , Sino - foreign relations and the future trend . It also includes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Marxism , the promotion of the socialist caus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编译局;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柱;;近十年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综述[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陈桥;;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J];世纪桥;2012年23期
3 白树震;论李达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4 曹金国;王玉贵;;恽代英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重要贡献——以利群书社为中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5 李向勇;;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高校党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02期
6 谢加书;;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日常生活理论视阈[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杨爽;;恽代英马克思主义传播方法研究[J];党史文苑;2010年14期
8 谭军;;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9 石维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上)[J];人民政坛;2011年05期
10 徐建飞;;历史与逻辑框架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基于马克思主义传播视野[J];南方论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谢荫明;;论李大钊的知识准备与马克思主义传播[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2 赵立栋;;2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恩格斯[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3 曹金国;王玉贵;;恽代英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重要贡献——以利群书社为中心[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孟然;干部培训与马克思主义传播[N];组织人事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王逸吟;用生命浇灌信仰之花[N];光明日报;2014年
3 宋键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共产主义组织的创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费士廷 王雁翔 通讯员 谭昌训;心随云水长 公忠不可忘[N];解放军报;2011年
5 江苏省军区政治部 宋修明;用战士的语言讲理论[N];解放军报;2008年
6 念德 中共中央编译局;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央苏区和国统区的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文学博士 吴海勇;党史解读: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上)[N];中国档案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黄纯芳;献身伟业 建党先声[N];湖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强;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高宇;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雪菲;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中国化”问题[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4 刘理达;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5 谢菲;《向导》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苏伦嘎;融媒体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李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王海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对知识分子革命化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9 李诺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邢佳;网络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5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9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