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态学前提

发布时间:2018-04-03 17:58

  本文选题:科学社会主义 切入点:自然 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11期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态学前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并没有赋予自然前提和自然条件以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但在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整个叙述体系中,却无不闪烁着生态学的伟大思想。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史是人类史的基础这一思想也完全贯穿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之中,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态学前提埋下了伏笔。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实践的行动指南,研究其生态学前提,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共产主义社会仍然会有生态问题的存在,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深刻之处。
[Abstract]:The ecological premis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is a theoretical problem worth studying.In Marx's context, the natural premise and natural conditions are not endowed with the meaning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but in the whole narrative system of Marx's the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the great thought of ecology flashes.Na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idea that natural history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history is also completely run through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us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the ecological premis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As a guide to practice, scientific socialism has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its ecological premise.However, there are still ecological problems in communist society, which is the profound point of Marxist ecological though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08BZX063)的阶段性成果 中山大学三期“211”专项基金资助
【分类号】:A811;X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陶富源;“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杨福生;50年代前期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建设概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高嘉社;;传播科技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吴国林;王彩虹;张小玲;;产业及其哲学问题[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基玫;;对艺术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陶秀t,

本文编号:1706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06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a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