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本质”的“人”到“现实的个人”——马克思思想转变时期的两部重要著作中对“人”的规定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8-04-16 11:21

  本文选题:类本质 + 现实的个人 ; 参考:《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摘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人进行了重新规定,"现实的个人"代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类本质"的"人"成为对人的理解中最为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体现了马克思逻辑思维的根本转变,即他不再给人设定一个既定的本质,而是以现实的个人代替理想的"人",认为人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生成的人。这种转变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考察上的新思路——"物象化",相较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逻辑,马克思的思想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Abstract]:In "German ideology", Marx redefined man, "realistic individual" replaced "human" in "1844 manuscripts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This concept reflects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Marx's logical thinking, that is, he no longer sets a given essence, but replaces the ideal "person" with a realistic individual, and thinks that man is a man who is constantly generated on the basis of social practice.This kind of transformation reflects Marx's new idea of "materialization" in the study of human beings. Compared with the "alienation" logic in the manuscript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in 1844, Marx's thought began to mature graduall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李家成,李群芳;教育与产业的深层沟通和教育质量的生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吴兴华;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刘新刚;;《德意志意识形态》价值哲学思想探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李立功;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王永年;关于剥削概念的理性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张学娟;;弱势群体的利益冲突与协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9 尹彩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辜正坤;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刘湘辉;周发明;孙艳华;;“集聚效应”: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天庆;;世界历史性、社会实践及自身——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存在论断想[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曹东勃;;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两难困境[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5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徐会中;;在西方哲学史的背景下看马克思的“历史第一前提理论”[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7 张文生;;史学与人生——史学功用别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陈阿兴;李希刚;;论流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基于规范与实证视角的分析[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李建莹;王亚平;;谈谈树立民族共同理想的问题[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10 陈望衡;;美在关系中——蒋孔阳美学思想学习札记[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池;中国国有企业权利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子淮;人学视野中的信息异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孙保华;我国社区矫正的困境及出路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杨晓莉;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智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实施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常龙;基于生态维度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唐建阳;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倪海宁;虚拟世界与人的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燕萍;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理论”及当代意义[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姬;;人的类本质、人的现实本质——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桑毅;;新视阈下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1期

3 程敬华;;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学术交流;2012年08期

4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与社会关系本质的思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6年03期

5 袁辛奋,陈维明;人的类本质与个体本质[J];理论探讨;1998年01期

6 赵建梅,黄世虎;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个体本质[J];唯实;2001年06期

7 丁秋玲;;人的本质、本质的异化及人的解放[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刘海江;;论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概念[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9 韩许高;刘曼;;自主活动:人所具有的我才能具有——从种间与人际视角考察人的劳动类本质与异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5期

10 李永亮;;马克思“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魏义霞;;人的存在与全面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韩民青;;人:动物+文化[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平海;论自尊与自由[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金画;从“类”到“社会”[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孙杨;关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形上之思[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申玉梅;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道主义[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58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58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