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林业大学》 2013年
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研究
陈蕾
【摘要】:如何将当代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国,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它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伟大革命实践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选择。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论文主要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背景,以及融合的积极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深入分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其中包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马克思主义地位、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经、传统文化为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形式层面和内容层面的融合等内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12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佘君;高正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吕慧燕;;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底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赵丽华;毛泽东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J];齐鲁学刊;1999年06期
4 何颖;试论公务员形象的树立[J];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尚继武;;古代小说虚实观探源——兼论唐前小说虚实观[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8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元祥;崔康平;许为义;吴峰;;探索新的污水系统管理模式 打造生态环保型精品景区[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家桂;;浅析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6期
2 杨宏庭;;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3 张士海;施秀莉;;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求实;2009年02期
4 齐卫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之关系论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6期
5 都培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J];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05期
6 李鹏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中西文化关系[J];哲学动态;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专栏向您征稿[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01期
2 钟人;“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概述[J];哲学动态;1997年03期
3 王珍;;评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理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戴生岐,赵润琦;改革开放20年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余品华;一本阐述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书──读《实事求是新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6 周琳;;研究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6期
7 邓光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J];攀登;1995年03期
8 朱德起,蒋建华;《当代马克思主义动力论──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出版[J];哲学动态;1993年11期
9 蔡仲德;马克思是谁[J];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04期
10 王德胜;;关于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两点认识[J];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姆逊;;詹姆逊题词[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2 尤根·哈贝马斯;;哈贝马斯题词[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3 陶笑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金平;顿占民;;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若干基础性问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平;;美国左派的当前重建及其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建设的启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6 季水河;;走向多元对话思维——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创新与思维方式的变革[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吴海清;;群众观点——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支点[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8 李永杰;;康德哲学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启发[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马龙潜;;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的回顾和反思[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荣兆梓;;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与共时性[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瑞;[N];常州日报;2009年
2 空军驻兰州大学选培办 任建军;[N];甘肃日报;2010年
3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黄新华;[N];光明日报;2011年
4 中共吉县县委党校 强爱武;[N];临汾日报;2011年
5 澄海区人民检察院 李尔冰;[N];汕头日报;2011年
6 赵剑英;[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本报评论员;[N];宁波日报;2009年
8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奚兆永;[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日本共产党前主席 不破哲三;[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佘科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曹丽新;解构、友爱与未来民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胡军生;旗帜问题考与辨[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文安;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张荣艳;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惠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铁凝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马可;80后与网络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乔玉光;危机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北方草原传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蕾;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2 杨娟;邓小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D];湘潭大学;2004年
3 兰美丽;蔡尚思文化哲学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冯彦杰;邓小平理论与祖国传统文化[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诺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汪抒;主流价值观维度下对中国当代意识形态论的新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海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谭艳红;夏目漱石和传统文化[D];湘潭大学;2001年
9 王继太;绘画个性化语言的探索[D];延边大学;2004年
10 袁咏红;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