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孔学研究(第十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
契合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
张海夫
【摘要】:正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有百余年的历史,期间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远未完成。当下和未来,马克思主义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和路径中国化仍是理论与现实需回应的重大议题;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交融关系如何呈现也是核心话题之一。这些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崛起两大目标的实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建构问题,已有相
【分类号】:D61;B222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有百余年的历史,期间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远未完成。当下和未来,,马克思主义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和路径中国化仍是理论与现实需回应的重大议题;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交融关系如何呈现也是核心话题之一。这些事关中华民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春瑜;;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化问题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孙邦金;;论当代中国政治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岩;周楠楠;;马克思的文化观与儒家文化之契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孙祈文;;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年17期
5 余荣华;张铁武;;儒家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杨秀香;;认识论视角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儒学路径及其方法论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王彦杰;杨月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关系探微[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吴述尧;;“运河战略”:唤起全民族创新思维的宏伟蓝图——读《世界现代化概览》有感[J];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01期
9 丁成际;;历史、现状与未来——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的三个面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4期
10 张梦涛;;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国胜;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武汉大学;2011年
3 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D];苏州大学;2011年
4 孔宪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建勇;渊源与变迁: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子苏;托古改制改革思维模式及其当代启示[D];海南大学;2011年
2 田东东;传统优秀道德在现代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3 王会丽;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唯物史观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博雄;儒学与主体性文化建设[D];山东大学;2012年
5 王佳;传统文化的转化性创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维度[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6 白伟涛;儒家思想对李大钊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7 张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语境中山东社会各界对孔子的评判与传承(1949-1966)[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宏;张旭东;;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姜喜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何以需要及如何可能[J];探索;2008年02期
3 李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同进路的反思[J];理论建设;2007年02期
4 张瑞堂;论民族文化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方克立;;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11期
6 肖飒;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1999年11期
7 韦建桦;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最新成果[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6期
8 赵学珍;;“两个尺度”思想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于文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路[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邓灿辉;;论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新人学说的理论贡献[J];世纪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文远;;让张载关学思想惠达于民众[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蓥伯;;第一讲 常讲常新的课题[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3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张岱年;林在勇;;哲学思考的自我回顾——张岱年先生访谈录[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5 潘宁;;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探析[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6 纪如曼;;始终“亲密”着,却从未“联姻”——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述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陈天庆;;世界历史性、社会实践及自身——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存在论断想[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白振声;;谈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9 高惠珠;;民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自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10 方竹兰;;论诺思方法与马克思方法的互补性——思考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分析方法[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伟光;[N];人民日报;2010年
2 实习生 王姣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奚广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李家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陈先达;[N];光明日报;2006年
8 邹万银;[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王萍;[N];吉林日报;2005年
10 陈学明;[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三萍;现代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刘东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徐钊;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三维向度[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力;创新实践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杨彬;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正统与非正统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2 余向红;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前进方向[D];武汉大学;2005年
3 马照海;论张申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考[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时松;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当代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邵远江;“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尹礼政;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泽林;心灵的计算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心智学说的当代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程桂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5年
9 王鑫;走出意识形态之镜[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董良杰;历史唯物主义的澄明之境[D];海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6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