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博古译本的文本溯源与传播新考
本文选题:《共产党宣言》 + 博古译本 ; 参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01期
【摘要】:《共产党宣言》博古译本是新中国成立前中文世界发行规模与传播范围首屈一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与文本还原了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确证了其翻译底本为俄文版,考察了博古译本的发行规模及传播范围,为博古译本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发行规模最大、传播范围最广泛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译本的论断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史料与严密的理论支撑,分析其对于此后《共产党宣言》译本的深刻影响,为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缘何取得如此的成就提供了样本,进而以历史条件与主观因素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的缘由进行了剖析,最终对该版本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中文翻译提供的历史经验进行了适用范围更广的理论概述。
[Abstract]:Bogu version of the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s the leading Marxist classic document in the Chinese world befor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rough a great deal of historical data and texts, this paper restores its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confirms that its translation is the Russian version, and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scale and dissemination scope of the translation. It provides more detailed historical data and strict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clusion that Bogu version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widely disseminate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Marxist classics befor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analysis of its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later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provides a sampl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why the classic text of Marxism has achieved such a success. Then, b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historical conditions with subjective factors, the causes of its far-reaching influence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provided by this version for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Marxist classic texts is summarized.
【作者单位】: 中央编译局文献信息部;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悦青;;论网络文学对经典文本的戏仿[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李西泽;;自洽与通约:阅读与哲学运思的现代性考量——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例[J];唯实;2011年05期
3 张波;;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初探——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文本[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4 李风华;;资本主义:基于经典文本的所指及定义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5 徐小庆;;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阅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6 廖胜;;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发展[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2期
7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苗蛮子;“肢解”经典是文化虚弱表现[N];中国改革报;2011年
2 朱华贤;解读经典必须“三尊重”[N];中国教师报;2007年
3 李上岳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实验小学教师;语文教学与红色精神如何和谐共生[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天津市复兴中学 吴奇;揭开经典作品的潜在之美[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张学昕;准备经典[N];人民日报;2000年
6 余治平;从被动守护到创造性诠释[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 教授 詹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典新解”[N];文汇报;2010年
8 姜广辉;中国为什么没有解释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旅美学者 吴澧;学术与灌输[N];南方周末;2008年
10 张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古典学的基本研究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晓晶;中学语文经典文本个性化解读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朱成林;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数字化导读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张芳;马克思早期幸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4 费斐;经典文本教育资源的发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井源;论语文教学中的儒家经典文本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曹洪洋;“《诗》无达诂”与“《诗》言志”[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范振鹏;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文本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静;跨文化领域下文学经典文本的颠覆与重构[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徐春兰;经典文本语言与传统诠释[D];海南大学;2012年
10 张婷;与文学经典的多维对话[D];四川外语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841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84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