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马克思恩格斯 + 民生思想 ; 参考:《理论探索》2010年02期
【摘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立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其根本出发点,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其现实诉求,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其最终目标。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有重要启示: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利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有利于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theory system contains rich and profound thoughts on people's livelihood.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of Marx and Engels' theory system is based on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its realistic demand i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eople. The ultimate goal is the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everyone. Marx and Engels' thought of people's livelihood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in our country: it is helpful to carry out the ruling idea of "people-oriented",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correctly, and to kee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harmonious.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4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力丹;王晶;;马克思恩格斯论19世纪的交往革命[J];新闻前哨;2011年07期
2 陈文斌;刘伟杰;;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3 李丽华;;马克思恩格斯群体文化和谐思想考察[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熊晓兰;王禾传;;试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学理论;2011年21期
5 齐亚宁;;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J];学理论;2011年22期
6 周青鹏;;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资本主义交往[J];学术论坛;2011年07期
7 周志山;冯波;;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公共性意蕴[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4期
8 李艳艳;;幸福与快乐界限的探讨及其当代意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探究[J];学习论坛;2011年07期
9 施美萍;;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科学意蕴[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7期
10 陈丽丽;;马克思与黑格尔对历史理解的差异[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卫国;;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菁霜;;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潘斌;;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及其当代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胡春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5 汪济生;;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雅林;;马克思“生活的生产”理论预设的当代意义[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志山;;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闫方洁;;商品、异化、拜物教: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源起[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9 唐正东;;《资本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向军;马克思恩格斯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思想[N];学习时报;2009年
2 陈荣富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发展的四个阶段两次飞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辑说明[N];光明日报;2010年
4 李纪才;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思想[N];学习时报;2008年
5 ;“按劳分配”概念长期存在误译[N];北京日报;2005年
6 陈争平;你不知道的马克思[N];北京日报;2006年
7 邸乘光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巴黎第八大学历史学教授 史傅德;实际工作中的马克思(一)[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苏成雪;应尊重恩格斯关于隐私权的论述[N];光明日报;2005年
10 林坚;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兰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秀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程宏燕;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秦秋;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当代反思[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若宇;马克思恩格斯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南大学;2012年
8 申文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少进;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10 蔺运珍;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琰;论马克思的民生思想[D];华侨大学;2008年
2 欧朝安;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州大学;2011年
3 韩立娟;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4 刘刚;马克思恩格斯居住正义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史清元;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经济思想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6 李敏;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管理思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7 贺团卫;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权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南昌大学;2011年
9 李岩;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解读[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李鸿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与当代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53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5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