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源共同体到现代市民社会——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产生史
本文选题:市民社会 + 亚细亚共同体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为了澄清市民社会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回到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阶段,详细考察了本源共同体的三种形式:亚细亚共同体、古典古代共同体、日耳曼共同体。在这三种形式中,马克思认为,只有日耳曼共同体才蕴含着向市民社会过渡的可能性,其他两种共同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不可能自动进入现代市民社会。在本源共同体瓦解和现代市民社会产生的过程中,货币和资本起到了推动历史的"主动轮"作用,离开货币和资本我们无法真正理解现代市民社会的产生。
[Abstract]:In the Economic manuscripts of 1857 to 1858, Marx,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civil society, went back to the first stage of human history and examined in detail three forms of the original community: the Asian Community, the Ancient Community. Germanic community In these three forms, Marx believed that only the Germanic Community contained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ition to the civil society, and the other two communities could not automatically enter the modern civil society without external forc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origin commun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civil society, money and capital have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history. Without money and capital, we can not really underst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civil society.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马克思公平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4QNMK05) 中央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设项目“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自由思想及其启示研究”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立新;;中国的“日耳曼”式发展道路(上)——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力娜;;“自由”概念的各种区分及其内在逻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高景柱;严汇;;解读限权理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樊凡;;试析消极自由观所面临的问题[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周福振;;论新中国建立前毛泽东的自由观[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5 徐小芳;李虹;;公民伦理的传统及其两种话语之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6 李黄骏;;人类的首次民主实践——浅评古希腊民主制度[J];研究生法学;2007年02期
7 李海平;;社团自治与宪法变迁[J];当代法学;2010年06期
8 胡玉鸿;;“自然人”的社会与“自然人”的法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胡玉鸿;;法律史上人格制度的演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傅慧芳;;公民意识的历史观照[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开举;程雪阳;;民主、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治理模式的变迁[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孟庆涛;现代性视野下的革命与宪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王晓珊;代表的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伟;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肖丹;卢梭政府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李海平;后现代背景下行政法的范式转型——迈向反思型行政法[D];吉林大学;2004年
9 闫丽彬;行政程序价值论[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魏琼;民法的起源[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力;“民主”与“共和”:从相异到融合[D];外交学院;2011年
2 张择;税收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代娜娜;昆廷·斯金纳新共和主义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焉晓琳;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中康德哲学的因素[D];辽宁大学;2011年
5 董骏;哈耶克立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淼;迈向立法者的法律科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傅乾;英国法语境中的因袭权利与自然权利[D];山东大学;2011年
8 赵春梅;霍布斯与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易俊;自由的追寻[D];湘潭大学;2011年
10 龚明娟;张奚若政治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家和;;关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问题——对黑格尔曲解中国历史特点的驳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爱芳,王燕;国家与社会框架中的市民社会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6期
2 杨友孙,胡淑慧;全球化与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J];求是学刊;2003年04期
4 蔡拓,刘贞晔;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下)[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1期
5 王建斌;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李骏;社区建设: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J];唯实;2003年04期
7 刘新莉;市民社会的建构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J];红河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张俊杰;我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基本路径[J];理论前沿;2004年17期
9 鲍景华;市民社会基本概念梳理[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林娜;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定位及超越[J];东南学术;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勇;薛新娅;;市民社会与中国选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谈起[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李钧;;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30年代的市民社会与市民小说摭谈[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4 张海夫;;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方印;;生态市民社会建设与民法生态化课题研究论纲[A];贵州法学(2014年第9期)[C];2014年
6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阿拉斯代·麦金太尔;王金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行之路”[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赵可;;浅论葛兰西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勇;;市民社会涌动下小城镇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荆;;近现代中国的政权与社会:概念、史实、线索、个案、感想[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昌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市民社会的三种话语[N];长江日报;2005年
2 肖岁寒;何谓“市民社会”?[N];中国社会报;2000年
3 徐u!民;对市民社会的历史解读[N];光明日报;2007年
4 顾骏;什么是“市民社会”[N];解放日报;2007年
5 陈创生;市民社会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N];学习时报;2006年
6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7 韩立新;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N];学习时报;2008年
8 乐清市委党校 谢安民;从熟人社会到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N];温州日报;2008年
9 王新生;市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N];学习时报;2008年
10 李公明;公民是市民社会的……真正灵魂[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胡晓;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网络公共领域治理[D];中南大学;2013年
3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李永忠;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
本文编号:1953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5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