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的商品交换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建构
本文选题:法律的商品交换理论 + 马克思主义法学 ; 参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8期
【摘要】:帕舒卡尼斯的"法律的商品交换理论"是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建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般理论的尝试。他把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法律关系看作法律的实质内容,认为马克思对商品形式的分析之后就是对法律形式的分析。正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然人获得了权利享有者的资格而成为法律主体,商品占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法律关系,规范呈现出一般抽象法的逻辑完美形式。"法律的商品交换理论"尽管在某些方面显得不够严谨,但是创造性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体系,并合理解释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若干具有争议的命题,对于反思当今时代的法治困境以及探索未来发展的思路具有启发性意义。
[Abstract]:The theory of commodity exchange of law by Pashukanis is an attempt to construct the general theory of Marxist jurisprudence according to Marx's Capital. He regarded the legal relationship determined by economic relations as the essence of law, and thought that Marx's analysis of commodity form was the analysis of legal form.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commodity exchange that the natural person obtains the qualification of the right holder and becomes the legal subj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odity occupants constitutes the legal relationship, and the norm presents the logical perfect form of the general abstract law. " Although the commodity exchange theory of law is not rigorous enough in some respects, it creatively reconstructs the Marxist legal theory system and reasonably explains some controversial propositions of Marxist legal theory. It is instructive to reflect on the predicamen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explo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基金】: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域下的当代中国法治理念及其践行理路研究”(项目编号:15CZX00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主体建构学研究”(项目编号:GD13HZX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敏;;马克思与萨特异化理论之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龚怀林;;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依据和向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余在海;张传开;;实践范畴在当代中国的深化和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史娜;;从批判国家主义的视角重述马克思人的概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9 石统文;金兰芬;;鲁滨孙·克鲁索双重身份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10 陶富源;钱亚琴;;和谐社会建构与人的全面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6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10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闫立忠;公民体育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姚鹏;论我国政府采购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委;法律秩序的生成[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法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毛忠华;程序正义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原黎黎;从“清官情结”看徒法不能以自行[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U,
本文编号:1957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5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