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历史生成的三个论域——基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文本考察
本文选题:空想社会主义 + 唯物主义历史观 ; 参考:《学术论坛》2015年01期
【摘要】:考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恩格斯致力于从"理性王国批判"、"思维方式考察"和"物质事实发现"三个论域,详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生成的思想准备、思维向度和历史必然。即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积淀和理论准备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逻辑生成将科学社会主义置于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生产力社会本性的历史回归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必然。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生成使社会主义不再是以往头脑中单纯思维着的"理性",也不再是仅仅对现实不公的批判与嘲讽,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性思维与现实基础的结合。
[Abstract]: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from the emptiness to the science, Engels devoted himself to the ide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the generation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ritique of the rational kingdom", "investigation of the mode of thinking" and "discovery of material facts". Direction of thinking and historical necessity. That is, the ide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of utopian socialism provide direct ideological materials for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the logical gener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uts scientific socialism on the basis of real history. The historical return of the social nature of productive forces makes it inevitable for socialism to replace capitalism. The historical generation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makes socialism no longer the "rationality" of pure thinking in the past, nor is it merely a critique and ridicule of the unfair reality, but a combination of rational thinking and realistic basis in a true sense.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研究”(12AKS005)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兆和;试论人道主义价值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6期
2 邢玉红;;唯物主义历史观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探析[J];黑河学刊;2007年01期
3 李福麟;;当前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中的三个重大议题[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年01期
4 李福麟;;我国改革开放30年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新发展[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年05期
5 王青山;赵天成;;试论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差别[J];理论学习;1987年03期
6 孙运福;;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同义的概念吗?——与王青山、赵天成同志商榷[J];甘肃理论学刊;1988年02期
7 金隆德;;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8 金隆德;考茨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读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札记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9 ;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J];石油政工研究;2011年01期
10 杨耕;;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管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贵仁;;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罗援潮;;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贵在始终[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3 黄g,
本文编号:1959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5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