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文化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北工业大学》 2014年
微文化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对策研究
赵颖华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文化传播形式,也就是微文化传播,微文化是人们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时所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信息文化。微文化传播时代,是信息传播的又一次飞跃,在信息传播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具有公共信息传播功能,正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以及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和放大器,是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初期就一直十分重视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因此,研究微文化背景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具有较大意义。 本文通过对微文化特点的分析以及其传播的模式,分析了微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在微文化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相关对策。本文的文章结构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文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论述了微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况,并加以总结归纳,同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从微文化的内涵着手,对微文化的概念作出界定,同时也分析了微文化的特点以及微文化的传播模式与影响力,然后对微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第三部分从传播速度、拓展平台、增强互动性三方面分析了微文化给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所带来的机遇,从传播的话语体系与舆论影响两方面分析了微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所提出的挑战; 第四部分基于微文化的特点与微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加强微文化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对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G20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新媒体境遇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2 张东;;互联网微内容对我国社会转型的作用与影响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01期
3 邹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4 邓炘炘;说不清的“博客”及若干问题[J];中国传媒科技;2004年02期
5 刘兴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经验[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庞大力;传播学角度的博客研究[J];当代传播;2005年02期
7 陈劲宏;走进博客的世界系列之一——博客的由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3年21期
8 邓文钱;;从传播学视角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J];党史文苑;2012年02期
9 刘龙;;中国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综述——对中国传播学发展方向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年09期
10 刘锐;;2001-2010:中国发展传播学研究现状与前景[J];国际新闻界;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德珩;纪念“五四”话北大——我与北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2 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年04期
3 李志红;姜靖;齐超;;关于网络人际交往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刘洁;金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才智;2008年15期
5 邓炘炘;说不清的“博客”及若干问题[J];中国传媒科技;2004年02期
6 左凯旋;单亚;;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大学生朋辈教育[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梁莉芃;杨春贵;徐启豪;王艾;;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2期
8 徐晖明;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状况[J];当代传播;2003年02期
9 陈劲宏;走进博客的世界系列之一——博客的由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3年21期
10 干敏敏;;论意识形态对苏联政治生活的影响[J];俄罗斯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綦玉帅;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D];苏州大学;2002年
2 时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王方群;新媒体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杜亮;3G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娅婷;;论身势语的文化特征[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胡海青;;论英语词汇的文化特征[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陈永辉;王震;吴洁;;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对当代社会的文化效用[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5期
4 杨万鹏;;中英文化差异对谚语翻译策略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杨满忠;;统万城文化溯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但新球;;现代森林文化特征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冯珍娟;;英汉习语的文化溯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陈建国;;峨眉盘破门武术的文化特征[J];四川体育科学;2008年01期
9 姜秀英;梁冬;;黎族“竹竿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彭路;;汉字与文化传承的关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顺文;;保军企业的文化特征与实践导向[A];军工文化论文集[C];2006年
2 武浩杰;;论工业建筑设计的时代特征[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3 吕金娥;;讳饰在古医籍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陆贵庭;苏萍;;关于句町国名及其他[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汝军红;王伟;;墙:一个传统建筑文本的当代传承、转化与表述[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施怀德;;本土性文化特征在地方历史文化陈列展览中的体现和运用[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7 孙建刚;冯小红;;“冀州帮”及其商业文化特征述论[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8 俞丽伟;;《说文解字》所见中国古代城市的文化特征[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9 祁秦;徐长安;;和谐社会的文化特征[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高志英;;可持续消费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建设[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颖;[N];中国海洋报;2008年
2 陈文增;[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徐源;[N];中国企业报;2003年
4 记者 陈四四;[N];四川日报;2010年
5 李小甘;[N];深圳商报;2005年
6 记者 吴凯飞;[N];天水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高昌 刘茜;[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约翰·科特;[N];中华建筑报;2000年
9 容本镇;[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王文;[N];市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昱成;中国苗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宋立民;春秋战国时期室内空间形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谭淑娟;唐代判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先艳;论民间合奏乐种的传承方式[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5 诸薇娜;音乐认知研究及其计算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沈亮;上海大世界(1917—1931)[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8 王韡;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赵树峰;数学建模教育的素质培养内涵与文化特征[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丽君;内蒙古方言亲属称谓词文化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斯琴夫;巴林土语典故与地域文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倩;试论二里头文化的来源[D];郑州大学;2007年
4 王亚娜;大众文化语境下国内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旭剑;中美企业使命陈述质量比较及其文化差异的实证分析[D];汕头大学;2007年
6 李卫贞;隐喻应用于产品设计中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丹龙;十二生肖的文化特征与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如意;冼星海独唱歌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雷湘;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及文化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10 伊国栋;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文化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微文化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8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