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批判精神的方法论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06 22:10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 + 批判精神 ; 参考:《理论探讨》2015年05期


【摘要】: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是否具有当代的方法论意义,这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我们发现,马克思的内在理路是:所"立"——深入社会现实与所"破"——批判性分析近代哲学形而上学建制及其限度的共存。如果不从根本处诠解出马克思批判精神的方法论意义,就不能形成方法论自觉,必然难以深入地切中中国当下的现实,无法构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因此,通过与马克思文本的当代"对话",使其方法论的价值得到呈现和凸显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工作。
[Abstract]:Whether Marx's critical spirit has contemporary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issue, but also a practical one. We find that Marx's internal theory is the coexiste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philosophy metaphysics and the limit of its existence, that is to say, to go deep into social reality and to break through it, and to critically analyze the metaphysical system of modern philosophy. If we do not interpret the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arx's critical spirit from the fundamental point, we will not be able to form methodological consciousness,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deeply cut into the current reality of China, and will not be able to form a unique Chinese road and exper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rough the contemporary "dialogue" with Marx's text, it become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work to present and highlight the value of its methodology.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立健全‘惩戒防范保障’三维反腐机制研究”(15BDJ00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NCET-11-065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年02期

2 F.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波;批判理性历史哲学的批判[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晓丽;论现代家族小说中的长子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贾会敏;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柴晶;同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心灵观念的当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哈德里别克;论马克思辩证法的人性意蕴[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林晓兰;丁玲在延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霍U,

本文编号:1988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88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b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