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个体与社会存在的分离及融合——马克思论新社会组织、私有制和个体死亡

发布时间:2018-08-17 13:39
【摘要】:关于感性个体与社会存在的分离及融合的思考构成了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主题。在马克思论证的感性个体与社会存在的融合中,"社会力量"重新吸纳异己的"政治力量",建构一种没有压迫与剥削的新"社会组织",由此超越了私有制造成的利己主义精神,实现了感性个体摆脱死亡必然性存在的样式,从而为市民社会走向真正的人类社会提供可能。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的过渡,实质就是马克思超越自由民主制的解放限度走向人类解放、超越政治自由走向真正的人类自由道路的过渡。
[Abstract]:The separation and fusion of perceptual individual and social existence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youth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an important them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the fusion of perceptual individual and social existence demonstrated by Marx, "social force" reabsorbed dissident "political power" and constructed a new "social organization" without oppression and exploitation, thus surpassing the spirit of egoism caused by private ownership. It realizes the pattern of perceptual individual getting rid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death, which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civil society to move towards the real human society. The transition from civil society to human society is essentially the transition of Marx beyond the liberating limit of liberal democracy to human liberation and beyond political freedom to true human freedom.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绪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出场路径及原则高度[J];长白学刊;2015年01期

2 张三元;;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四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11期

3 杨菀;;对赫斯与马克思传承关系的认识[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年01期

4 曾峻;;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研究——可能性、必要性与基本取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丽娟;马克思哲学生活观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2 杨秋菊;从人的维度看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变革[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伊坤娟;莫泽斯·赫斯与马克思[D];河南大学;2012年

4 陈建靖;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实践与自由[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冰洁;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新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6 康炜;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思想[D];西南大学;2014年

7 刘微娜;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几个重要理论的历史背景考察[D];吉林大学;2014年

8 林凤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D];吉林大学;2014年

9 黄思玉;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雷俊;《共产党宣言》中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现实反思[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州;;正确理解社会组织的内涵、特征和作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张密生;;社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11期

3 高江涛;;“治理”理念下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J];传承;2014年07期

4 刘振国;;社会组织的治理问题探析——从产权的角度[J];社团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5 刘宏图;;大力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化解基层矛盾[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36期

6 祁麟;李林;;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困境与出路探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2期

7 曹姣星;;合作共治:政社关系的新策略[J];党政干部学刊;2013年11期

8 黄志勇;符龙龙;;论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以广东省社会组织的培育与管理为视角[J];前沿;2014年Z3期

9 王裕;;浅论我国公益创业的发展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3年28期

10 李庆凯;;浅析社会组织公共权力的法律治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飞;;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莉仙;社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87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87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f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