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解读之我见
[Abstract]:In view of the three usual views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on the ideology mentioned by Marx in the preamble to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y are: (1) wrong consciousness, distorting or even misrepresenting life, (2) resistance to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hanges that cannot adapt to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3) belong to the bourgeoisie, such as the false and unreal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sufficient arguments, reliable argument, one by one put forward a rebuttal.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视阈中的意识形态性质研究》(项目编号:13FKS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霞;;意识形态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生成与流变——兼与董学文先生商榷[J];理论导刊;2013年08期
2 俞吾金;;马克思使用过中性意义上的Ideology概念吗?[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0年00期
3 周民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两个来源及其两重含义[J];学术研究;2008年06期
4 王习胜;;意识形态及其话语权审思[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4期
5 侯惠勤;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虚假性之判断与当代意识形态之争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尹保云;“虚假的意识”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J];学术界;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霞;;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解读之我见[J];理论视野;2016年04期
2 陈新汉;;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化与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当代诠释[J];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01期
3 朱培丽;;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阐释与当代语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4 唐晓燕;;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向度[J];浙江学刊;2015年05期
5 杨安;;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综述[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6 梁立启;邓星华;栗霞;;话语权:全球化时代中国体育的诉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7 朱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多维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8期
8 刘国普;;近十年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陈燕秋;;恩格斯对意识形态功能理论的创造性贡献[J];传承;2014年06期
10 成祖明;;元批判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古典儒学路径[J];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4年0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董学文;凌玉建;;汉语语境中意识形态概念泛化源头略说——以李大钊1919年后一些文本为考察对象[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2 周民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两个来源及其两重含义[J];学术研究;2008年06期
3 马建辉;;“意识形态”概念在我国文论语境中的意义迁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再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5 郑海侠;略论当代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6 李春明;意识形态的合法性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云;;谈谈“理论体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3期
2 朱华荣;“故意犯罪的阶段’理论体系示意图[J];法学;1983年06期
3 沈宝祥;应从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上考虑理论体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5年01期
4 汪青松;;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及历史地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6期
5 李述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体系[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孟志中;;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刍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丁晋清;;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J];领导之友;2007年04期
8 田歧瑞;张国镛;;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轨迹[J];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06期
9 刘海涛;;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J];理论参考;2007年12期
10 赵绍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与创新性贡献[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明龙;;推进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2 李述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哲学审视[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3 朱进;;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最重要[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科学的本源[C];2006年
4 金炳镐;;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5 于义池;;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社会价值[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赵瑞华;;论一脉相承、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7 刘阶群;;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的理论体系和主要观点[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文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论体系初论[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9 何建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苏军;;以人为本,,科学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会——论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体系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警广东省总队 龙汉荣;旗帜·道路·理论体系[N];解放军报;2007年
2 颜晓峰;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高度统一[N];丽水日报;2007年
3 黄民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高度统一[N];战士报;2007年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石仲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三位一体”[N];解放日报;2012年
5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张晓林;道路、理论体系、制度[N];深圳特区报;2012年
6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颜晓峰;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高度统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雷云;伟大旗帜·正确道路·科学理论体系[N];宁波日报;2007年
8 德州市委讲师团团长 潘小曼;新历史起点上的旗帜、道路、理论体系[N];德州日报;2007年
9 本版编辑 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仇兴平 某基地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 李兴文 75200部队政治部主任 吴社洲 75763部队政委 李和森 海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吕强 军区宣传部副部长 彭泽成;把握科学理论体系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N];战士报;2007年
10 蔡多文邋刘笑伟;一个系统科学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N];解放军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玉娈;制度精神初探[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慧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胡妍;科学理论体系中的简单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侯瑞华;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王志东;对叠罗汉理论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5 延慧芳;中英犯罪理论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孙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两大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经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王慧;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观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范爽;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系及其发展创新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敏;科学发展观中的创新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89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89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