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际传播的问题与策略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xist theory one-level discipline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theoretical discipline must strengthen it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Marxist theoretical discipline.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main bod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Marxist theoretical disciplines, and to deeply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audience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Marxist theoretical disciplines. It is necessary to upgrad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system of Marxist theoretical discipline,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of Marxist theoretical discipline, and accelerate the innov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f Marxist theoretical disciplin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15ZDA04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武汉大学2015自主科研重大委托项目“国际视域下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研究”(00007265)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庚年;;文化国际传播的国外经验——以美、法、日、韩为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12期
2 孙萍,冯存万;现代国际传播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赵庆华;试论国际传播对外交的影响[J];新闻采编;2002年06期
4 张桂珍;全球化视域中的国际传播与中国对外宣传[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5 吴崇杰;新安全观与中国国际传播的战略选择[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宫玉萍;赵刚;;国际传播中的“软权力”与信息控制权[J];当代世界;2007年10期
7 周洋;;军事摩擦事件中的国际传播对策研究——以中美舰船南海对峙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09年11期
8 ;如何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与人才培养”论坛召开[J];人民论坛;2011年02期
9 王庚年;;世界格局变化中的文化国际传播战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11期
10 曾嘉;;我军形象国际传播中文化认同的困境[J];军事记者;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心颖;;首都危机事件国际传播的有效控制[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2 Dan Schiller;;国际传播中政治经济权力平衡的变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黄强;潘晓波;董植寿;;武术国际传播绩效评估框架体系的建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的新途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郜书锴;;国际传播的重新布局——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的案例、实践与理论[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1[C];2010年
6 郭可;;国际传播中的英语强势及影响[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A];第三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王利涛;刘庆;;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环境外交——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A];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智;刘胜楠;;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调查及未来传播策略研究[A];2014中国传播论坛:“国际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玉玲;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记者 于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 王庚年;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玉;汉语国际传播处于发展机遇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吴飞;应对国际传播的新挑战[N];中华新闻报;2004年
6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新途径[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记者 杜军玲;非盈利性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成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记者 韩晓东;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在京成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梦杨;福莱国际传播宣布上海新领导团队[N];中国贸易报;2010年
10 贺明华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建立高效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延;移动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商业模式重塑[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方明;辽宁大学汉语国际传播方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孙晓男;减少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噪音[D];外交学院;2005年
4 李大元;跨文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D];吉林大学;2005年
5 古天姣;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6 吉广荣;汉语大众媒介与汉语国际传播[D];郑州大学;2012年
7 卫然;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下的品牌化战略[D];吉林大学;2013年
8 陈国洲;民间力量利用网络挑战国际传播霸权的个案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朱宏江;中国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钟晓满;中国体育国际传播:挑战与创新[D];成都体育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190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9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