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达致真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思维方式意涵
[Abstract]:The mode of thinking of Capital is a problem to be discussed in depth. Under the paradigm of principle textbook research, the thinking mode of "Capital" is simplified as an exampl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epistemology." under the current paradigm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Capital". There is room for breakthrough in the study of the thinking mode of Capital in the theories of world history and other hot topics. But in fact, the way of thinking of Capital contains profound theoretical resources. Marx's "Capital" present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ruth thinking and transcendental thinking, and shows a special way of thinking to achieve truth through reflection. Follow the line of reflection, aiming to transcend the appearance of thinking and intuitive thinking. In essence, reflection is a kind of true thinking.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style of thinking whetted by Marx is the synthesi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epistemology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art, and its typical achievement is the introspec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category of classical economics.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
【基金】:黑龙江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生存论视域中一与多的关系问题研究”(11C034)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孔扬;;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的“反思”——解读《资本论》的认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2 孔扬;;再论资本的社会关系本质——立足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重新认识[J];理论探索;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孙显元;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物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王兆良;郑红;;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敖忠;;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法则——析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倪春纳;;当代中国社会泛政治化现象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刘胡同;;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论马克思视野中的终极关怀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斐;严志强;韦燕飞;;广西区域粮食生产特征及其优势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8 袁力;;多元功能视阈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新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9 陈宝;;“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陈立新;;人学研究持续发展的自性究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柯华庆;;实效主义经济学方法论[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田鹏颖;;马克思和康德“两种实践”观的本体论隐喻——试从社会技术哲学视角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于小晶;;浅谈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何莹;;中西海洋文化的比较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安启念;;2007年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10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忠贤;省域农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爽;学习型领导的实现方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旭;朝阳市服务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张益坚;出口退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支持效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庆凤;江山市木材工业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孟芸;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赵科峰;株洲市X新材料有限公司销售人员的薪酬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曾治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公共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金山;闽台休闲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探索[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孔扬;姜大云;;把“世界”理解为“历史”的理论意义与三重前提——论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原则的形成基础[J];长白学刊;2011年03期
2 杨在平,潘峰;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与政治安定研究情况分析[J];理论探索;2004年06期
3 孙正聿;;“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绪蔼;《资本论》中的唯物主义方法[J];学术界;1996年03期
2 高惠珠;;科学发展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何燕红;;科学发展观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4 毛成石;实践唯物主义讨论概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年02期
5 叶海芹,范强;论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功能[J];经纪人学报;2005年02期
6 覃琮;李德;;评拉克劳和墨菲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和重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张一兵;姚顺良;;两条逻辑的相互消长还是共同消解?——析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结构(学术对话)[J];理论探讨;2006年03期
8 熊曦;;马克思《资本论》内在逻辑结构之我见[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9 胡海波;郭凤志;;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整体性视域下的精神生产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颜旭;;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长江论坛;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正东;;《资本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2 华中煜;;关于马克思《资本论》视野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昂;;邓小平改革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与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孙正聿;;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6 M.考林;黄陵渝;;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异化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7 赛依丁·赛里木江;;运用《资本论》观点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丰子义;;从人学视角看历史唯物主义[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晓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光博;;第十七讲 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裴小革;西方人评说《资本论》一瞥[N];北京日报;2003年
2 杨晓平;《资本论》研讨会观点综述[N];湖南日报;2005年
3 赵子文 邱海平;《资本论》与经济改革[N];人民日报;2000年
4 李辉亿 赵宪武;谈研究《资本论》的现实意义[N];湖南日报;2001年
5 叶坦;《资本论》为何提到一位清朝官吏[N];北京日报;2004年
6 洪灏;研究学习《资本论》有现实意义[N];重庆日报;2001年
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理论在创新中发展[N];光明日报;2003年
8 郭萌;邓小平的思维方式变革与模式创新[N];协商新报;2005年
9 浙江工商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陈荣富;正确释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张绪文;思维方式的历史感[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驰巍;对《资本论》的认识论考察[D];复旦大学;2012年
2 曲红梅;从历史的观点看[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海锋;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吉林大学;2010年
4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少军;论马克思主义新人道主义的科学向度和人文向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东红;历史与实践自身运动[D];吉林大学;2010年
7 吴春雷;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12年
8 黄保红;毛泽东战略思维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宋景堂;邓小平哲学思想新论[D];北京大学;2000年
10 陈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国锋;科学发展观与思维方式变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富家;邓小平实践优位思维方式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
3 薛俊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反思及其建构[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军安;拉布里奥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D];河南大学;2008年
5 郝欢;恩格斯社会发展合力论的理论价值及其现实意义[D];兰州大学;2008年
6 朱伟峰;试论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的变革[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田江太;现实的个人是解答“历史之谜”的钥匙[D];兰州大学;2009年
8 付俊亚;马克思异化思维方式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屈光峰;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史兰;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16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21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