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实践发生论探析

发布时间:2019-03-26 09:52
【摘要】:实践发生论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分析框架,蕴含着实践的本体价值。实践发生论的主体指向是以人的存在为基点,以人的发展为旨归;其问题指向是如何在"实然"判断与"应然"追问形成合理张力;其价值指向是以"理解"拒斥"说明",体认人的主体性价值。
[Abstract]:The practice is based on the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being a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which contain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body. The main point of the theory of practice is that the human development is the base point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the problem point is how to form a reasonable tension in the "real" judgment and the "to be in a positi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is to reject the "Description" with the "understand", and the subject value of the body is recognized.
【作者单位】: 德州学院政法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3CTSJ09)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许光伟;;《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历史发生学[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2 万光侠;;现代人本思想政治教育建构的几个理论问题[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张乃和;;发生学方法与历史研究[J];史学集刊;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光伟;;《资本论》第二卷的逻辑:系统发生学[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2 马巧慧;;事业部制的发生学探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1期

3 俞孔坚;奚雪松;;发生学视角下的大运河遗产廊道构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4 赵平;;道德向量、动量与道德的人际生成模式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10期

5 许光伟;;《资本论》第四卷的逻辑:认识发生学[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10期

6 冯霞;;当代大学生思想结构特质的影响因素及主要表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王妙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瓶颈及其突破途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潘凡;;以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引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J];赤子(中旬);2014年02期

9 邓炼;金飞;;研究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新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耿鹏丽;;虚拟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月华;郑春辉;;数字虚拟影像的本体论思考[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罗洪铁;陈淑丽;;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及相关概念辨析[A];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C];2011年

3 巴玉玺;;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A];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C];2011年

4 许瑞芳;;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理论与方法[A];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论丛(第2辑)——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C];2012年

5 周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的二重维度和实现方式[A];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论丛(第2辑)——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C];2012年

6 吴敏英;;试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A];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论丛(第2辑)——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欢;“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国栋;沿海与内陆就地城市化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盖立春;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智慧;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唐本钰;学校教育中的道德价值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卫忠;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裴圣军;先秦儒家道义论发生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攀科;当前农村基层青年党政干部业余阅读状况及引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苏;山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刚;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赵灯峰;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论[D];安徽大学;2011年

7 胡红敏;和谐社会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威;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鞠长猛;都铎英国叛逆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美;都铎英国至尊宣誓制度研究(1534-1585)[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奚兆永;;“政治经济学教材可以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吗?——与卫兴华同志商榷[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2 许光伟;;劳动价值论的构图——一种马克思主义整体解读观[J];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3 俞吾金;;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历史主义批判[J];探索与争鸣;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军;;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探析[J];传承;2011年31期

2 张晓芳;;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人的存在[J];学理论;2012年11期

3 李静;;全球化语境中“普世价值”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带来的机遇[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4 毛家华 ,尚景友;马克思主义人学初探[J];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几个问题[J];哲学动态;1996年02期

6 尚景友;马克思主义人学管窥[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7 刘建新;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与时俱进——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理论探讨;2003年04期

8 宋德孝;;和谐社会关切下人的三种价值及其统一[J];桂海论丛;2010年01期

9 侯志菲;;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虚拟生存审视[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10 杨建毅;姚俭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J];中州学刊;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蕾韬;;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注解[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2 贾英健;姚雅婷;;风险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创新[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谭培文;;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4 武晟;;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三个“统一性”[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5 陈媛;;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中国化[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崔自铎;;马克思主义人学定位简析[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8 黄楠森;;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讨论[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张三元;;论人的尊严的实现方式——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黄楠森;;代序 进一步建设、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崔自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定位[N];光明日报;2000年

2 邢贲思;马克思主义人学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许三飞;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N];解放军报;2010年

4 牛献忠(作者系人事部规划财务司副处长);邓小平人才思想及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继承和发展[N];中国人事报;2004年

5 张友谊;以创新的精神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N];人民日报;2004年

6 戴维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箐;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看和谐社会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9年

2 李宏伟;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中国化[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杨红美;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人学向度及其现实意义[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4 谢一菡;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消费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胡丽玲;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自我实现问题[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敏;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实践[D];安徽大学;2005年

7 张佳;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陈梦妤;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田东方;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的人的尊严探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4年

10 吴惠琳;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447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447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b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