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现代性源起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9-04-08 17:07
【摘要】:在马克思的视域下,现代性具有历史继发性,现代性源起的内在动因是主体性资本的形成,其结果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塑。经济性是资本社会的哲学话语,资本现代性是现代性历程中的重要形态展现。经济性的扬弃是现代性社会继续发展的历史前提,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重构现代性指明了方向。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 modernity has a secondary history. The internal reason for the origin of modernity is the formation of subjective capital, and the result is the shaping of capitalist society. Economy is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capital society, and capital modernity is an important form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ty. The sublation of economy is the historical premise of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criticism of political economics based 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it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本—福利—信息时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困境与历史局限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035) 安徽财经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从《资本论》经济哲学思想透视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困境”(项目批准号:ACKY1502ZDA)
【分类号】: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J];学术界;2006年04期

2 陈志刚;;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3 徐卫国;任端军;;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述评[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4 杨金华;李家耀;;论马克思现代性追寻的心路历程[J];理论月刊;2006年04期

5 李志军;;重建现代性: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6 欧阳康;;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J];理论参考;2007年10期

7 胡慧华;刘满喜;;批判或重建——马克思视野下的现代性[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徐卫国;任端军;;关于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研究述评[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任端军;;关于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研究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2期

10 徐卫国;任端军;;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述评[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隽鸿飞 杜红艳;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启蒙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琦;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梅;马克思“资本主体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天一;试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与重构[D];云南大学;2016年

2 曹忠义;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视域和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牛小兵;解放的现代性[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阮清峰;马克思的现代性诊断对人的发展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正钱;马克思现代性政治批判及其当代价值[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6 肖为文;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温冬妮;科学发展观的新现代性意蕴[D];苏州大学;2008年

8 邴喜;现代性视域下马克思权力观与福柯微观权力思想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9 杨炯;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沈丽;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54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454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f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