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研究
本文关键词: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及根据其社会主义观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对20世纪的苏联及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选择,有其存在的特殊性和必要性。本文拟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进行研究,以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斯大林社会主义观形成的特殊时代背景及演进过程,,从而论证他的社会主义观的形成和发展是当时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下的产物。第二部分主要对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横向上把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革命观与政治观、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观以及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成观。斯大林通过同反对派的斗争,逐步掌握了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为了巩固政权和防御外敌,他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对内革命观和以加强国防力量为核心的对外革命观;为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避免“落后就要挨打”,斯大林带领苏联人民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把加速工业化作为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为了满足工业化对资金的需求,斯大林改变了早期的观点,发动了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在给苏联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苏联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后期的超越苏联现实发展阶段的思想,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揠苗助长的态势,违反了客观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导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以后长时间内停滞不前。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给苏联本国及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出启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顺应本国的历史与国情,在坚持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适时地改革,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斯大林 社会主义观 影响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3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5
- 一、本论文的主题11
- 二、本论文的选题范围11-13
- 三、文献综述13-14
- 四、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的演进过程15-22
- 第一节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形成的时代背景15-17
- 一、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形成的国际环境15-16
- 二、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形成的国内环境16-17
- 第二节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的发展历程17-22
- 一、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的初步形成18
- 二、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的发展阶段18-19
- 三、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的定型阶段19-21
- 四、 晚年探索阶段21-22
- 第二章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的内容22-46
- 第一节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革命观与政治观22-29
- 一、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革命观22-26
- 1. 巩固政权,形成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对内革命观22-24
- 2. 防御外敌,形成以加强国防力量为核心的对外革命观24-26
- 二、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政治观26-29
- 1. 同反对派的斗争:苏联最高权力地位的确立26-28
- 2. 个人专制体制的形成28-29
- 第二节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观29-40
- 一、 加速工业化是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观的重点29-32
- 1. 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核心30-31
- 2. 高速度、国内资金积累是斯大林实现工业化的根本手段31-32
- 二、 农业全盘集体化是斯大林保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32-38
- 1. 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背景32-34
- 2. 对马列主义的片面理解是斯大林发动农业集体化的根本原因34-36
- 3. 粮食收购危机是斯大林发动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导火线36-37
- 4. 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过程及影响37-38
- 三、 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38-40
- 1. 斯大林的文化教育观是对列宁主义的继承38-39
- 2. 斯大林把技术和人才放在国家建设的重要位置39-40
- 第三节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成观40-46
- 一、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41-42
- 二、 “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42-46
- 第三章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的影响及启示46-57
- 第一节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的影响46-53
- 一、 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46-48
- 二、 对 20 世纪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影响48-53
- 第二节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53-57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顺应本国的历史与国情53-54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适时地改革、不断与时俱进54-55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55-57
- 结论57-58
- 注释58-59
- 参考文献59-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4-65
- 致谢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2 李爱军;;斯大林政治人格的成因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3 高继文;;斯大林与新经济政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1期
4 王力军;新经济政策的终结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张三南;张建平;;斯大林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失误及其动因[J];东疆学刊;2012年02期
6 李瑞琴;;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社会思潮分析[J];俄罗斯研究;2010年01期
7 袁定喜;;斯大林时期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特征和教训[J];传承;2011年15期
8 谢安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前车之鉴——论斯大林模式的经验与教训[J];传承;2012年11期
9 陈晓红;;论斯大林的“世界革命”观及其内在逻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4期
10 非文;试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J];苏联东欧问题;198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爱茹;苏联二十年代的党内斗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海芬蕾;苏联模式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邵宪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张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识进程[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6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