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3-30 23:28
本文关键词:论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针对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表了若干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形成了“四有”新人思想。这一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发展,促进了“四有”新人培养的实践进程。本文将从形成发展、基本特征、理论来源、思想借鉴、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六个方面探讨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 第一章: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形成阶段和鲜明特征。本章通过对1949年至1992年期间邓小平关于人才培养相关论述的收集和整理,梳理出邓小平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观点及其发展变化,从而明确“四有”新人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同时分析“四有”新人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的鲜明特征。 第二章: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理论来源和思想借鉴。本章论述了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新人思想的理论渊源,指出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一系列主张和观点,对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主要内容。本章论述了“四有”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从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角度说明了新时期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内容以及培养“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等问题。 第四章: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当代价值。本章从理论视角、学科视角、实践视角三方面分析了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对于当前丰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以及引导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 “四有”新人 人的全面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A8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文献综述8-16
- 引言16-18
- 第一章 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形成阶段与鲜明特征18-26
- 一、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形成阶段18-22
- (一) 孕育萌芽阶段18-19
- (二) 初步形成阶段19-20
- (三) 逐步发展阶段20-21
- (四) 丰富完善阶段21-22
- 二、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鲜明特征22-26
- (一) 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22-23
- (二) 差异性与层次性的融合23-24
- (三) 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结合24-26
- 第二章 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理论来源与思想借鉴26-34
- 一、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理论来源26-29
- (一)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6-27
- (二) 列宁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理论27-28
- (三) 毛泽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28-29
- 二、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思想借鉴29-34
- (一) 周恩来教育改革思想29-30
- (二) 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思想30-31
- (三) 陈云继续教育思想31-34
- 第三章 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主要内容34-48
- 一、“四有”新人的多维要义34-37
- (一) “四有”新人的含义34-36
- (二) “四有”的逻辑结构36-37
- 二、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意义37-39
- (一)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37-38
- (二) “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38-39
- (三)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
- 三、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内容39-42
- (一) 理想信念教育39-40
- (二) 思想道德教育40-41
- (三) 科学文化教育41-42
- (四) 法制纪律教育42
- 四、培养“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42-48
- (一)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42-43
- (二) “要从小开始培养”43-44
- (三) “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44-45
- (四) “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45-48
- 第四章 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当代价值48-56
- 一、从理论视角分析48-50
- (一)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48-49
- (二) 奠定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理论基础49-50
- 二、从学科视角分析50-53
- (一)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51-52
- (二)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52-53
- 三、从实践视角分析53-56
- (一) 明确新时期青年全面成长的根本要求53-54
- (二) 引导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54-56
- 结语56-58
- 主要参考文献58-62
- 致谢62-64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景荣;“四有”的整体性、非均衡性和层次性[J];道德与文明;2002年03期
2 何东昌;重视对培养人的根本途径的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04期
3 罗国杰;大力培育“四有”新人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重温邓小平同志有关“四有”新人的论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09期
4 郭通广;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J];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5 欧阳斌;邓小平社会主义新人思想论[J];高校理论战线;1994年01期
6 李友学;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J];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7 谭献民;“四有新人”与综合国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8 杜艳华;从“新民”到“四有新人”之塑造看儒学在中国文化重构中的作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9 林孟清;;“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邓小平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04期
10 鲁修文;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研究[J];开发研究;1996年06期
本文关键词:论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