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态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评价二重维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1:01
本文关键词:历时态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评价二重维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存在着两个评价维度:一种是生产力发展的维度,另一种是人的解放维度,这是衡量历史进步程度的根据。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观中,既坚持人类社会发展在生产力支配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阶级斗争)争取人自身的解放对历史进步的重要性,二者辩证统一。但是在马、恩的经典著作中,有一些历史评价论断,表面看来似乎是矛盾的。马克思主义基于纯粹道德原则的历史评价并不代表承认为了维护公平而限制甚至牺牲生产力发展的观点,反之,也不代表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力而肯定剥削是正义的,被剥削阶级只有服从剥削制度。事实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论断解读存在误区,承认存在一种客观事实不等于认同这种事实,承认存在通过剥削制度实现历史进步性这一历史真实,不等于在价值层面上完全认可剥削制度具有合理性(至多只是历史性地有限承认,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承认),否则马克思主义没有必要主张阶级斗争了,没有必要主张“两个必然”了。传统的二重尺度(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评价,因价值评价具有阶级性,站在不同阶级立场上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所以在共时态视角下传统的二重尺度评价有内在逻辑上的矛盾。需要我们在历时态视角下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的衡量标准问题。马克思历史进步观追求两个价值维度——人自身的解放和生产力发展,这两种价值维度取向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不但要求我们重视经济建设,也要重视民生、重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但是,二者不是齐步前进,在历史进程中,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应有所侧重,在历时态下实现动态平衡。这可以用来合理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论断。从实践上讲,在中国改革的初期,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个时期侧重点是生产力发展维度,在改革的展开时期,要处理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在此时,两个维度需要并重。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重点则转变为人的解放维度。
【关键词】:生产力发展维度 人的解放维度 动态平衡 内在逻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2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7
- (一) 选题的背景7
- (二) 选题意义7
-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分析7-10
- (一) 国外研究现状7-9
- (二) 国内研究现状9-10
- 三、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10-11
- (一) 比较分析法10
- (二) 文献检索法10-11
- 四、研究的创新点11-12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观中的两个基本价值维度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解放12-16
- 一、历史进步的物质前提是生产力的发展12-13
- 二、历史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的解放13-14
- 三、两个基本价值维度在马恩论断中的二重性体现14-16
- 第二章 共时态下解读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观的理论困境16-27
- 一、国外学者的解读16-19
- (一) 非此即彼的单一性解读16-17
- (二) 重分裂式解读17-19
- 二、国内学者的解读19-25
- (一) “价值尺度服从历史尺度”观点19-20
- (二) “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视角转换”的观点20-22
- (三) “二重尺度在实践达到一致”的观点22-23
- (四) “承认剥削的正当性”观点的逻辑驳论23-25
- 三、共时态视角的局限性25-27
- 第三章 历时态下解读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观的逻辑合理性27-32
- 一、历史进步本质上具有二重维度27-28
- 二、例证分析28-32
- (一) 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论断分析28-29
- (二) 关于殖民侵略“充当不自觉工具”的论断分析29-30
- (三) 关于北美的黑奴制历史必然性的论断分析30-32
- 第四章 历史进步二重维度的现实表达32-36
- 一、改革之初注重“发展是硬道理”32-33
- 二、改革全面展开阶段强调公平与效率统一33
- 三、改革深入发展阶段强调“以人为本”原则33-34
- 四、改革最新阶段更加注重人的发展34-35
- 五、从生产力优先到重视社会公平的逻辑转进35-36
- 结束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 附录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思再;马克思的两种历史进步观:封闭的与开放的[J];国外理论动态;2001年04期
2 陈文庆;;丹尼尔·本萨义德论马克思主义如何当代化?[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6期
3 张羽佳;;历史·逻辑·偶然:面向偶然的唯物主义[J];江海学刊;2010年04期
4 申自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的基本形式[J];南方论刊;2008年01期
5 商逾;马克思历史决定论新释: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相互转换[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夏声川;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关于发展人类的生产力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的思想一脉相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魏红娟;;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以《单向度的人》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建国;社会主义自由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刚;胡锦涛人民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历时态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评价二重维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