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14:05

  本文关键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强大的历史文化基因和现实国情基础中发展形成的。回顾历史,我们知道这条道路的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追根溯源,五四时期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广泛学习新理论新思想。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产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人最初对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认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探求越发深入,在实践中诠释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独特路径和重要特征。在当今,汲取历史的智慧,吸收历史的经验,找到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将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历史实践的任务中,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第一部分,分析了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途径。社会主义传入中国是时代条件和中国自身社会发展需求的统一。从世界的角度看,资本主义国家已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阶级矛盾尖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并成功指导了苏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而中国正面临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的双重压迫,先进分子积极寻求民族复兴之路。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更先进的文明。他们从日本,欧洲,俄国等渠道接受吸收社会主义理论,开始试图以社会主义的方法应对中国危机。第二部分,分析了五四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与其他社会思潮的论战中辨识了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使科学社会主义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中辨识出来,初步认识了社会主义的理论意蕴、总体目标和根本任务,在使自身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同时,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第三部分,分析了建党过程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研究早期马主义者如何实现由思想传播社会主义到创立实现社会主义政党这一质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使工人阶级的运动有了正确的领导,同时也完成了早期马主义者向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转变。在党的一大中,党明确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党的奋斗目标以及革命军队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理论转向实践。第四部分,分析了党成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研究中共二大所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对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所做出的贡献。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当前形势下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民主革命为现时的革命路径,从而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是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具体方式和步骤的探索。第五部分,分析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的贡献与启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理论精神和核心观念进行了基本正确的阐释,提出较为正确的实现路径。通过回顾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中,仍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
【关键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观 科学社会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7;A8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引言9-15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9-10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0-13
  • (三)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3
  • (四)研究方法13-15
  • 一、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及途径15-24
  • (一)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15-17
  • (二)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流派17-21
  • (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21-24
  • 二、五四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24-35
  •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24-25
  • (二)科学社会主义传播中的几次论战与交锋25-29
  • (三)思潮论战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解读29-33
  • (四)对五四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的评价33-35
  • 三、建党过程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35-44
  •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建党重要性的认识35-37
  •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结合工农运动深入理解社会主义37-39
  • (三)中共一大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39-40
  • (四)对建党过程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的评价40-44
  • 四、党成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44-53
  •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深刻认识44-46
  • (二)社会主义实现方式的探索——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46-48
  • (三)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宣传和组织工作48-50
  • (四)对党成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的评价50-53
  • 五、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的贡献与启示53-58
  •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的贡献53-55
  •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的现实启示55-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后记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爱民;;对后五四时期《新青年》同人“分裂”问题的认识[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2 沙健孙;;对五四时期两个重要问题的认识[J];百年潮;2009年06期

3 柴文华;;对五四时期激进思潮的反思[J];学术界;2009年04期

4 朱志敏;刘俐娜;;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生活概观[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杨国荣;科学的泛化及其历史意蕴——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再评价[J];哲学研究;1989年05期

6 钱理群;;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J];文学评论;1989年03期

7 朱汉国;五四时期国人向往社会主义的两点启示[J];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06期

8 徐胜萍;五四时期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9 刘国华;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劳动问题的认识[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张艳国;;五四时期评孔思潮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文化格局论析[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建华;;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丽;;五四时期罗素访京及其影响[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5 王鑫磊;;从“青年与老年”之争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代沟[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王瑞莲;丁爱英;;浅论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与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之异同[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7 王岱英;;试论五四时期新诗中的爱国主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东北新型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历史作用[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罗重一;;从五四时期的精神解放到当今的思想解放[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10 李腊生;詹爱霞;;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文化转型——以丧葬礼仪改革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梁景和;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嬗变[N];光明日报;2009年

2 特邀撰搞人 徐春艳;五四时期中东铁路工人两次大罢工[N];中国档案报;201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左玉河;重新认识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反孔批儒[N];团结报;2014年

4 惠州学院政法系历史学教授 关威;五四时期关于改良生活习俗的论争[N];团结报;2014年

5 高山;孔子及其学说在五四时期的命运[N];光明日报;2003年

6 陈漱渝;五四反传统精神之我见[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概念史”视野与五四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胜利;中国五四时期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 段炼;世俗时代的意义探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炜;晚清至五四时期女性身体观念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映;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姬文璐;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革命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朋雨;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社团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雒丽;五四时期“废督裁兵”思潮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王鹏艳;五四时期主要社会思潮的传播及当代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坤;五四时期邵力子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常硕;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唐琪;五四时期《国民》杂志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9 郑蕾;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10 甄伟;五四时期政治文化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80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