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与特征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16:13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与特征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邓小平科技思想内容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其科技思想体系与特征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对于邓小平科技思想结构与特征的研究还不够系统,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科技思想和毛泽东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并结合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形势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胡锦涛的科技思想是以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为理论依据的。因此,对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今后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宏观理论参照。基于上述背景,论文以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与特征为研究对象,重点对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也是论文的创新之处。 论文共分为5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论述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对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述评,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了研究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重要性。第二章,分析了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理论来源,,明确其理论来源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和毛泽东的科技思想。并依据其发展脉络梳理了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科技思想所包涵的五方面主要内容: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面向世界、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经济体制改革与科学技术。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明确其核心内容为以下两个部分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在系统梳理了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组成结构,并将其视为一种“树状”结构来进行研究,并剖析了其各个组成要素在结构组成中的相关性。树状结构即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干”、“枝”、“叶”。第四章,以邓小平科技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构相关性为根基,分析了其思想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其理论和实践价值。第五章,对本论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揭示了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和特征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邓小平 科技思想 第一生产力 体系 树状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301;A8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10-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1.4 创新之处14-15
  • 2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概述15-27
  • 2.1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理论来源15-17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15-16
  • 2.1.2 毛泽东的科技思想16-17
  • 2.2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形成过程17-20
  • 2.2.1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萌芽阶段17-18
  • 2.2.2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18-19
  • 2.2.3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成熟阶段19-20
  • 2.3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20-27
  • 2.3.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22
  • 2.3.2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22-23
  • 2.3.3 科学技术面向世界23-24
  • 2.3.4 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24-25
  • 2.3.5 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相结合25-27
  • 3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结构27-34
  • 3.1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分析27-31
  • 3.1.1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7-28
  • 3.1.2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枝”:科技思想的主要内容28-29
  • 3.1.3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叶”:实践手段与方针政策29-31
  • 3.2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的关联性31-34
  • 3.2.1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的整体关系31-32
  • 3.2.2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的树状关系32-33
  • 3.2.3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的反馈和聚合关系33-34
  • 4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特征与价值34-37
  • 4.1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特征34-35
  • 4.1.1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科学性34
  • 4.1.2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时代性34-35
  • 4.1.3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实践性35
  • 4.2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的价值35-37
  • 4.2.1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35-36
  • 4.2.2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36
  • 4.2.3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提高和强化了全民族科技意识36-37
  • 5 结束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0-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娥;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新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2 覃凤英;试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现实意义[J];科技和产业;2005年01期

3 杨吉兴;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的贡献[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4 张青棋;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历史形成与基本特色[J];理论建设;1996年03期

5 马桂英;邓小平科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研究;2004年11期

6 李国荣;试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体系结构[J];理论月刊;2005年01期

7 刘学礼;;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体系[J];兰州学刊;2008年07期

8 李刚;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层次结构及其相关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封杰;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10 尹祝寿;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分析[J];求实;2003年06期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与特征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80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7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