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0-10-24 14:09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部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研究的起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就是国际上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交往。世界交往的产生与发展是由生产力推动的,它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新的交往形式。它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通过相互交往,日渐形成的一个整体产物,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便是在各个民族连续突破地域界限的情况下而产生的。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是构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法论,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现今,中国打开了与世界进行交往的大门,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和每个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普及,世界性交往成为了一种不可阻碍的时代潮流。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当代中国与国际,具有一些重大的价值。一国与他国进行交往能够使他们见识到他国的商品。交往可以促进各国的贸易流通,为世界创造出许多的价值,我们更应该重视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当代价值。本文详细的论述了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发展梳理了萌芽、形成和完善,其次主要从四个部分写出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最后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当代中国价值和当代国际价值两大部分。
【学位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A811;D82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注释
第一章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萌芽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交往的产生
        (二)《神圣家族》:生存交往到物质生产
    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形成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世界交往理论的提出
        (二)《共产党宣言》:世界交往下的阶级斗争
    三、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完善
        (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社会交往发展形态
        (二)《资本论》:人在资本中的交往
        (三)《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人在实践中的交往
    注释
第二章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属性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属性
    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形态
        (一)经济交往
        (二)政治交往
        (三)文化交往
        (四)社会交往
    三、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特点
        (一)普遍性
        (二)直接性
        (三)不平等性
    四、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影响
        (一)世界交往与生产力相互影响
        (二)世界交往是形成世界历史的根本力量
        (三)世界交往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四)世界交往是通向共产主义的途径
    注释
第三章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当代中国价值
        (一)为中国改革开放思想提供理论指导
        (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
        (三)有助于推动构建一带一路战略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当代国际价值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促进经济互利共赢
        (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促进政治平等互助
        (三)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促进文化求同存异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云;;不同交往理论对贵州省监狱结构改革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14期

2 冯潇;;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交往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06期

3 李联华;;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理性审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21期

4 齐勇;;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5 周莹;程守梅;;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6 庄明扬;;马克思交往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11期

7 郑树媛;;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J];北方文学;2017年20期

8 董悦;;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犯罪之思考——以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为基础[J];赤子(下旬);2016年02期

9 刘轩彤;;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现实价值[J];教育;2015年05期

10 肖丽娜;;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人本意蕴——对当代社会人的交往的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瑜卿;民族交往的多维审视[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仇睿;社会资本与农村产业转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马其南;交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5 张强;面向大众文化语境的审美功利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马新晶;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交往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倩;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萍;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李佳颖;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域下“微时代”交往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吕安心;从交往到承认—霍耐特对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批判与建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5 卢一丹;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刘雁红;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启示[D];太原科技大学;2017年

7 黄凯丽;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价值意蕴[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8 赵洹冉;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国际交往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7年

9 刘黔;马克思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10 刘福;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54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854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d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