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04:32
   伴随着文明史的进程,人类在与自然的较量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我们在品尝胜利果实的同时,也已咽下了胜利果实异化带来的苦涩:人类日益陷入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的“双重困境”。如何走出这“双重困境”?更多的人将视线集中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上,主张“重读马克思”。“重读马克思”并不是简单地“回到马克思”。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并解决新问题。 本文的主旨在于从实践批判理论入手,从历史——生成维度、批判——建设维度、实践——反思维度挖掘、梳理、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进而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智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内容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最后一部分是结语。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实践批判的理论内涵。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实践批判的逻辑。实践批判是从“现实的”人与自然及其关系出发,以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对象,对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进行批判,其价值指向是“人——自然——社会”的和解与全面发展。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实现的“实践批判”而言,必然内涵着从理性批判走向实践批判、从批判现实走向展望未来的逻辑脉络。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出发,从人的历史生成的实践活动出发,确立了实践批判的三个维度:形而上学批判维度、资本主义生产实践批判维度、共产主义理论构建维度。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形成逻辑。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历经产生、形成和成熟三个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过程与实践批判理论的演变历程相统一,呈现出从理性主义到反理性主义、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从现实批判到反思构建的逻辑演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的实践性、批判性和建设性。在这里,实践批判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实现了有机结合,实践批判理论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提供研究路向和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理论的具体化路径。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形成过程也是从接受黑格尔,到超越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再到超越费尔巴哈,并最终成为“真正的”马克思的过程,因此,全面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发展与思想进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进而更好地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萌发主要集中在《博士论文》时期、《莱茵报》时期、《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形成,主要集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成熟。 第四部分从实践批判的形而上学批判维度入手,通过对黑格尔观念化自然观和费尔巴哈直观化自然观的批判,揭示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对形而上学化的自然观实现的超越和变革。不同于黑格尔的观念化自然观,也不同于费尔巴哈的直观化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人、自然及其关系时引入“现实”向度、“实践”向度、“社会——历史”向度,从根本上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化自然观。从“现实”、“实践”、“社会——历史”等向度审视人、自然及其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重要特征,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解决生态问题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第五部分从实践批判的资本主义生产实践批判维度入手,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对“日益腐败的自然界”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主要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实践中的自然异化、物质变换异化、资本逻辑与自然逻辑的矛盾、实际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批判。自然异化批判主要包括对人与其自身自然相异化、自然自身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人与人关系异化等方面的批判;物质变换异化批判主要揭示了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断裂以及由物质变换异化所彰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异化;资本逻辑批判主要揭示了“资本逻辑”与形而上学共谋,对人进行着抽象的同一性统治,“资本逻辑”从根本上与自然逻辑相矛盾,它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为交换关系,从而加速了人们破坏自然的脚步;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着重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生态问题,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个领域。 第六部分从实践批判的共产主义理论构建维度入手,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对“双重和解”的路径探索与理论构建,揭示了基于实践批判理论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所实现的“展望——构建”、“肯定——建设”功能。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理论的目的不仅仅是批判现实,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危机进行处理,更重要的是,要对将来社会的改变进行展望和规范,在“破”的基础上真正实现“立”,在新的共产主义事业中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进而完成实践批判“破”——“立”相结合的使命。在这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突出贡献在于依靠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对共产主义理论的构建,集中表现在超越资本主义、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劳动者联合的社会三个方面。 第七部分着重揭示了基于实践批判理论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对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实际上,基于实践批判理论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对古典德国哲学中形而上学化的自然观进行实践批判,将人与自然关系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完成人与自然关系的从抽象到具体的复归;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直指“人——自然——社会”总体异化的根源;通过对共产主义(包括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自然与社会关系重新置于“和解”的轨道,进一步启示、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确实遭遇着“生态”与“文明”的悖论,而生态文明的根本指涉恰恰在于克服这种悖论,实现生态“文明化”和文明“生态化”的有机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党的现实抉择,然而如何处理好人与生态、科学技术与生态、工业化与生态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确实是我国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能够给我们以启示和指导。 上述剖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时代生态环境危机加剧的内在根源,进而有助于理解社会现实和当代人类的整体生存处境,从而从生态观的角度展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A8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理论创新
2 实践批判理论的内蕴
    2.1 理性批判理论
    2.2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
    2.3 实践批判理论的三维度解读
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形成逻辑
    3.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产生
    3.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形成
    3.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成熟
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对“自然形而上学化”的批判与超越
    4.1 对黑格尔观念化自然观的批判
    4.2 对费尔巴哈直观化自然观的批判
    4.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实现的超越
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对“日益腐败的自然界”的揭露与批判
    5.1 自然异化批判
    5.2 物质变换异化批判
    5.3 资本逻辑批判
    5.4 资本主义生产实践中生态问题的揭批
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对“双重和解”的路径探索与理论构建
    6.1 超越资本主义
    6.2 实现可持续发展
    6.3 走向劳动者联合的社会
7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当代意义
    7.1 生态文明的悖论性分析
    7.2 生态“文明化”与文明“生态化”
    7.3 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两难境地
8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学明;;“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解保军,邢旸;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的多维度界说[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崔永和;;人与自然关系:唯物史观的生长点——关于传统人道主义的一点反思[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张曙光;;“精神超越”、“实践批判”与“话语沟通”:对哲学三种范式及其意义的批判性考察[J];江海学刊;2008年01期

5 默里·布克金;郇庆治;卢文娟;;走向一种生态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5期

6 陈凡;杜秀娟;;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2期

7 邓晓芒;;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生态主义探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1期

8 李旭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全面考察——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J];理论月刊;2012年09期

9 刘宇;吴淑娴;;马克思对价值虚无主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05期

10 余莉;刘家俊;;中国梦实现之路径分析——基于生态文明的理论视角[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卫军;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1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881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3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