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现代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08:18
人的现代性展示了现代化的特征,是现代化的成果。人既是现代化的主体又是现代化的对象。我们越是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随着社会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人的发展也从不独立向独立的发展状态前进。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中国人从被压迫、被奴役到当家做主,实现了一大历史飞跃。中国人民摆脱了依附状态,不断向着自由迈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我们需要明确中国人的现代化根本目标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以现代化和现代性的相关理论为切入点,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对中国人的现代性内容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为时间轴,对中国人现代性发展的过程做出阐述,并且分析概括整体的发展态势。依照中国人现代性发展的内容和整体态势,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且提出建议。在未来中国人的现代化过程中,提升人的现代性,需要把握科学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以及强化科学的发展路径。
【文章来源】: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缘起
2.研究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
2.2 国外研究综述
3.研究内容
1 人的现代性相关概念考察
1.1 关于现代性的概念界定
1.1.1 现代化的基本理论
1.1.2 现代性的理论
1.1.3 现代性的特征
1.2 关于人的现代性概念
1.2.1 人的现代性的概念界定
1.2.2 中国人的现代性基本内容
1.3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
1.3.1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
1.3.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 中国人的现代性发展过程
2.1 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1 传统思想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初次碰撞
2.1.2 维新派引发的思想启蒙
2.1.3 孙中山三民主义对人性的探讨
2.2 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2.1 东西文化论战与新文化运动
2.2.2 从“新民”思想到“新青年”精神
2.2.3 毛泽东的“新人”学说
2.3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3.1 全民扫盲促进人的“智育”发展
2.3.2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2.4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
2.4.1 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4.2 人的全面发展
2.4.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4.4 新发展理念下人的发展
3 中国人现代性发展的整体态势
3.1 主体性意识的觉醒和不断发展
3.1.1 从群体主体性向个体主体性发展
3.1.2 从依附性向独立性的转变
3.2 思维行为方式的不断变化
3.2.1 从封闭保守向开放创新转变
3.2.2 从人情经验向法治理性转变
3.3 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
3.3.1 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
3.3.2 从理想化到世俗化的转变
4 中国人的现代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思维行为上的拜金主义
4.1.1 价值追求上的过度物质化
4.1.2 信仰上的功利化
4.2 独立人格的欠缺
4.2.1 行为选择上的盲目从众
4.2.2 对金钱和权力的崇尚依附
4.3 现代意识的不足
4.3.1 民主法制观念薄弱
4.3.2 传统保守观念留存
5 中国人的现代性未来发展
5.1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科学的发展方向
5.1.1 坚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
5.1.2 坚持以国际化视野把握人类发展趋势
5.1.3 坚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5.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
5.2.1 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5.2.2 坚持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5.2.3 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5.3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
5.3.1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强化物质基础
5.3.2 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制度保障
5.3.3 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蓄积精神力量
5.3.4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健康生活环境
5.3.5 不断加强社会文明建设,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5.4 以中国具体现实为基础,强化科学的发展路径
5.4.1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5.4.2 加强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
5.4.3 深化知识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5.4.4 注重现代信息科技的作用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特殊性及其人学反思[J]. 陈新夏. 社会科学文摘. 2016(10)
[2]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性”建构[J]. 张艳涛. 哲学研究. 2015(06)
[3]论中国人的现代化特色[J]. 张彬. 前沿. 2014(Z7)
[4]浅论当代中国人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J]. 张彬. 现代妇女(下旬). 2014(05)
[5]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困境及其责任主义的价值重建[J]. 刘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6]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J]. 王传玲. 学术交流. 2013(02)
[7]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J]. 张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06)
[8]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理论探索——毛泽东人的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汤建. 学习与探索. 2012(11)
[9]中国现代性构建的路径选择[J]. 朱建平. 人民论坛. 2011(05)
[10]中国人的现代性建构之思[J]. 王纯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9)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转型期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D]. 敖翔.中共中央党校 2013
硕士论文
[1]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与中国现代性构建问题研究[D]. 张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2]试论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国现代性建构[D]. 冯道安.天津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72495
【文章来源】: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缘起
2.研究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
2.2 国外研究综述
3.研究内容
1 人的现代性相关概念考察
1.1 关于现代性的概念界定
1.1.1 现代化的基本理论
1.1.2 现代性的理论
1.1.3 现代性的特征
1.2 关于人的现代性概念
1.2.1 人的现代性的概念界定
1.2.2 中国人的现代性基本内容
1.3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
1.3.1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
1.3.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 中国人的现代性发展过程
2.1 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1 传统思想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初次碰撞
2.1.2 维新派引发的思想启蒙
2.1.3 孙中山三民主义对人性的探讨
2.2 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2.1 东西文化论战与新文化运动
2.2.2 从“新民”思想到“新青年”精神
2.2.3 毛泽东的“新人”学说
2.3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3.1 全民扫盲促进人的“智育”发展
2.3.2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2.4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
2.4.1 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4.2 人的全面发展
2.4.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4.4 新发展理念下人的发展
3 中国人现代性发展的整体态势
3.1 主体性意识的觉醒和不断发展
3.1.1 从群体主体性向个体主体性发展
3.1.2 从依附性向独立性的转变
3.2 思维行为方式的不断变化
3.2.1 从封闭保守向开放创新转变
3.2.2 从人情经验向法治理性转变
3.3 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
3.3.1 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
3.3.2 从理想化到世俗化的转变
4 中国人的现代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思维行为上的拜金主义
4.1.1 价值追求上的过度物质化
4.1.2 信仰上的功利化
4.2 独立人格的欠缺
4.2.1 行为选择上的盲目从众
4.2.2 对金钱和权力的崇尚依附
4.3 现代意识的不足
4.3.1 民主法制观念薄弱
4.3.2 传统保守观念留存
5 中国人的现代性未来发展
5.1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科学的发展方向
5.1.1 坚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
5.1.2 坚持以国际化视野把握人类发展趋势
5.1.3 坚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5.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
5.2.1 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5.2.2 坚持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5.2.3 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5.3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
5.3.1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强化物质基础
5.3.2 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制度保障
5.3.3 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蓄积精神力量
5.3.4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健康生活环境
5.3.5 不断加强社会文明建设,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5.4 以中国具体现实为基础,强化科学的发展路径
5.4.1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5.4.2 加强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
5.4.3 深化知识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5.4.4 注重现代信息科技的作用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特殊性及其人学反思[J]. 陈新夏. 社会科学文摘. 2016(10)
[2]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性”建构[J]. 张艳涛. 哲学研究. 2015(06)
[3]论中国人的现代化特色[J]. 张彬. 前沿. 2014(Z7)
[4]浅论当代中国人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J]. 张彬. 现代妇女(下旬). 2014(05)
[5]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困境及其责任主义的价值重建[J]. 刘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6]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J]. 王传玲. 学术交流. 2013(02)
[7]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J]. 张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06)
[8]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理论探索——毛泽东人的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汤建. 学习与探索. 2012(11)
[9]中国现代性构建的路径选择[J]. 朱建平. 人民论坛. 2011(05)
[10]中国人的现代性建构之思[J]. 王纯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9)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转型期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D]. 敖翔.中共中央党校 2013
硕士论文
[1]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与中国现代性构建问题研究[D]. 张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2]试论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国现代性建构[D]. 冯道安.天津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72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7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