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社会中的执政逻辑——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调适与变革

发布时间:2021-01-25 20:28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认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包含信仰体系、认知体系、策略体系以及特定承载主体等多个维度。具体到中国语境,主流意识形态特指作为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自革命时期发展而来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历史因素、西方文化传播、大众消费社会兴起等多重挑战。为此,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适应性调适与变革,就其本质而言是通过协调与平衡革命与执政的辩证关系以保持主流意识形态整体架构的相对稳定性,提升边层结构的灵活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从而吸收和排解转型期产生的压力与矛盾,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 

【文章来源】:桂海论丛. 2020,36(0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概念界定: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
二、社会变迁与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三、适应性变革: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发展
    (一)信仰体系层面的坚持与调适
    (二)政治制度目标上的调适
    (三)认知体系层面也发生了明显的调整与革新
    (四)策略体系层面的调适
四、结语:在“革命思维”与“执政理念”之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认同[J]. 王文兵.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1)
[2]从超越性革命到调适性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J]. 陈明明.  天津社会科学. 2011(06)
[3]“革命”、“统治”与“执政”:旧话重提——关于政党变革的两个命题的讨论[J]. 陈明明.  社会科学研究. 2011(04)
[4]危机与调适性变革:反思主流意识形态[J]. 陈明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06)
[5]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兼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J]. 俞吾金.  现代哲学. 2009(01)
[6]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浅论[J]. 何怀远.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1(02)



本文编号:2999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99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8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