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回归

发布时间:2021-01-26 00:2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下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改变世界"的实践主体,现实的个体的人的生存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个不容忽视的传统和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基于对民生的高度关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得以形成;也正是基于对民生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成功传播。当下的中国,民生问题已成为人民大众最关心的现实矛盾,民生矛盾的解决程度已经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密切相关。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受众,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只有回归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世界,充分尊重人民大众作为历史主体的出场者地位,理性面对差异性社会的特征,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利益需要,高度重视对人民大众的人文关怀,才能在不断撞击人民群众心灵的过程中,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基于自觉自愿的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 2012,(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成逻辑
    1.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确立了现实的个体的人作为自己理论的逻辑主体
    2.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把现实的个体的人的物质利益作为自己理论的逻辑切入点
    3.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把现实的个体的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自己理论的逻辑内容
    4.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把现实的个体的人的解放作为自己理论的逻辑归宿
二、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功传播的根本经验
    1.关切民生: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生存权作为立党的政治纲领
    2.关切民生: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
    3.关切民生:邓小平提出了通过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理论
    4.关切民生:江泽民提出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关切民生:胡锦涛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
三、关切民生: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1.关切民生: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直面的问题
    2.关切民生: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面临的差异性选择
四、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回归
    1.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角色的生活回归
    2.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物质利益的生活回归
    3.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人文需求的生活回归



本文编号:3000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00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f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