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00:1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于人类的发展而言,不单单是财富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环境的发展。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两者却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特别是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不可再生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的破坏。我国党和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将环境治理与保护列为重要议程,虽然在相关环境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生态问题仍然严重。这就要求我们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思想理论作指导来解决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首先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相关文献著作从意识、制度、科技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出路是对社会制度进行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分析了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视角下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包括意识导向路径,制度创新路径,科学技术路径等。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我们一定要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以促使我国更好更快的实现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本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理由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现状综述,介绍和总结了该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手段和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马恩生态文化思想的产生,指出了其产生的背景和来源,同时分析总结了马恩生态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总结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现状,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部分从马恩生态文化思想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第五部分为结语,对论文的总体研究进行了回顾,重述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文化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X3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12
  • 1.2.2 实践意义12
  • 1.3 研究综述12-16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2-14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4-15
  • 1.3.3 研究现状评析15-16
  • 1.4 研究方案16-18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6-17
  • 1.4.2 研究方法17
  •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17-18
  • 1.5 基本概念界定18-19
  • 1.5.1 生态文明的内涵18
  • 1.5.2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18-19
  • 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概述19-27
  • 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产生19-22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0
  • 2.1.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来源20-22
  • 2.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22-27
  • 2.2.1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22-25
  • 2.2.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出路是对社会制度进行变革25-26
  • 2.2.3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6-27
  • 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现状分析27-34
  • 3.1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27-30
  • 3.1.1 意识方向上推进可持续发展路径27-28
  • 3.1.2 制度层面上完善法律政策路径28-29
  • 3.1.3 科技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29-30
  • 3.2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30-34
  • 3.2.1 意识方面30-32
  • 3.2.2 制度方面32-33
  • 3.2.3 科技方面33-34
  • 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选择34-43
  • 4.1 生态文明意识导向路径34-37
  • 4.1.1 对生态文明理念进行宣传34-35
  • 4.1.2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35-36
  • 4.1.3 加强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36-37
  • 4.1.4 由可持续发展向生态现代化的转变37
  • 4.2 生态文明制度创新路径37-41
  • 4.2.1 完善政府环境管理相关政策37-39
  • 4.2.2 贯彻解决人口问题的相关政策39-40
  • 4.2.3 制定综合性的环境管理体制立法40-41
  • 4.2.4 完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41
  • 4.3 生态文明科学技术路径41-43
  • 4.3.1 优化区域开发布局41-42
  • 4.3.2 完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42
  • 4.3.3 完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体系42-43
  • 5.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禾;解读“生态文化”[J];山西农经;2004年03期

2 亚中;;小康社会与藏区生态文化[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廖荣华;;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周鸿;;将生态文化传统融入生态文化建设[J];中国林业;2007年14期

5 赵红丽;;试论加强我国的生态文化教育[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杨静;;生态文化与高校教育[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7 陈钺;王治江;;生态文化向我们走来[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09期

8 ;弘扬生态文化任重道远[J];内蒙古林业;2009年01期

9 赵秀玲;张保林;;生态文化与非生态文化新解[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俞白桦;;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J];三明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宗常;;建设广西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散论[A];2012年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12年

2 姜春云;;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在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致辞[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如松;;序[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孙家驹;;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市场建设[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杨索;崔明昆;周晓红;;生计变迁对民族生态文化的影响——以新平县嘎洒镇大槟榔园为例[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格·孟和;;论游牧生态文化的和谐内涵及其意义[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7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仁钦道尔吉;;生态文化视阈中的“草原文学”——谈新世纪“草原文学”之一种可能[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9 ;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10 维克托·希科尼纳;;在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上的致辞[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枫;云南将举办首届生态文化博览会[N];西部时报;2008年

2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骥才;生态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容[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刘德伟;首届中国生态文化博览会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4 潘杰 江苏省水利厅;生态文化的文化立意[N];中国水利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闫慧;乡村生态化须紧抓生态文化村建设[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胡丽娟;林业生态文化网在江西开通[N];科技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周晓东 整理;大力弘扬与发展生态文化[N];江淮时报;2011年

8 记者 尹萍 王海涛;弘扬生态文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9 石怀绶;弘扬生态文化 倡导绿色生活[N];安庆日报;2012年

10 记者 吴宏林;我区4个村跻身全国生态文化村[N];宁夏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景杰;区域生态认证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王福昌;生态·社会·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喜淑;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庆顺;坡地建筑生态文化设计创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张贺楠;中国当代生态小说时间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昆;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保伟;生态文化当代生成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会勤;生态文化自觉探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俊利;论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温惠淇;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满族生态文化传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高洋;纳西族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磊;湖南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马明明;试论生态心理学的发展态势及前瞻[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饶旋;生态文化与雕塑艺术的共生与互融[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10 裘亚勤;生态艺术中生态绘画的研究与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0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0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