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思想历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21:36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历史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直接的自然存在,却在创造人化自然的实践中彰显了自觉性。人,历史的存在,在历史的演进中实现着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回归。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的自觉性为人的实践活动增添一份灵动,价值理性的回归为人的实践活动增添一份温情。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主体尺度和价值尺度上凸显了人的地位和作用。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生成自己的本质,促进历史的发展演进。人是历史的主体,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以人为本思想得以传承发展,并被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将现实的人纳入视野,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状况,注重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导向,为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思想既肯定人的主体地位,把人当做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又强调人的价值地位,把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归宿;既重视人善待人,又要求掌握一定的尺度,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淡化工具性色彩、弱化功利性取向。以人为本思想源远流长。西周的人为贵思想、春秋战国的民为本思想、近代的民权民生思想无不凸显了人的地位和价值。西方文化由最初对自然的发问回归到对人自身的探寻,人开始成为焦点;由神权的绝对权威、皇权的不可超越到人自身的崛起,人逐渐成为主宰;由物的奴役到人的反思,,人开始寻求最本真的生存状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思想发生着形态的演变,不断的发展完善。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活动之中,西方文化的人文意蕴体现在对人自身的认识和理解之中。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诠释了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人的价值。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在继承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赋予以人为本思想以新的内涵。毛泽东的为民服务、邓小平的执政为民、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习近平的关注民生无一不是以人为本思想与时俱进的新形态。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时代的发展促进人思想的觉醒,思维方式的变革促使人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被打破,人与人的矛盾逐渐加剧,人与社会关系的失衡,人对自身的背离。挑战与机遇同在,人何以自处?理论的产生源自现实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成为人的诉求和时代的呼唤。理论的价值在于它对现实的贡献,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价值在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人文关怀,为“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发展提供科学理念。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人民权益、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持生态平衡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代的政治实践,是以人为本思想当代价值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以人为本 历史发展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导论12-15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2
  • (二) 研究现状概述12-14
  • 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2. 国外研究现状14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内涵15-18
  • (一) “人”的角度的阐释15-16
  • 1. 人——主体地位15-16
  • 2. 人——价值目标16
  • (二) “本”的角度的阐释16-18
  • 1. 本的内涵界定16-17
  • 2. 本的尺度界定17-18
  • 第三章 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18-26
  •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18-22
  • 1. 西周时期的人为贵18-19
  • 2. 春秋战国的民为本19-20
  • 3. 汉唐明清的进一步发展20-21
  • 4. 近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1-22
  • (二) 西方文化语境中以人为本思想22-26
  • 1. 古代西方文化中由自然向人的过渡22-23
  • 2. 近代西方人权对神权、王权的超越23
  • 3.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对生存困境的反思23-26
  •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现实必然性26-30
  • (一) 关注人的地位和价值的需要26-27
  • 1. 人的意识的觉醒26
  • 2. 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26-27
  • (二) 解决生存困境的需要27-30
  • 1. 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27-28
  • 2. 人与社会冲突的增加28
  • 3.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衡28-29
  • 4. 人自身的异化29-30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以人为本30-41
  • (一) 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30-33
  • 1. 人的作用30-31
  • 2. 人的发展31-32
  • 3. 人的解放32-33
  •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33-41
  • 1. 毛泽东:为民服务34-35
  • 2. 邓小平:执政为民35-37
  • 3. 江泽民:三个代表37-38
  • 4. 胡锦涛:科学发展38-39
  • 5. 习近平:关注民生39-41
  • 第六章 以人为本思想对当前的启示41-52
  • (一) 经济方面:改善人民生活41-43
  • 1. 坚持科学发展41-42
  • 2. 坚持人民共享42-43
  • (二) 政治方面:保障人民权益43-45
  • 1.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43-44
  • 2. 坚持有序的政治参与44-45
  • 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5
  • (三) 文化方面:发展公共文化事业45-47
  • (四) 社会方面:促进公平正义47-50
  • 1. 促进共同富裕48-49
  • 2. 促进教育公平49-50
  • (五) 生态方面:维持生态平衡50-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敦华;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韩庆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理性实践[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3 韩庆祥;马克思开辟的人学道路[J];江海学刊;2005年05期

4 柴秀波;王爱民;;“以人为本”内涵新探[J];理论观察;2007年06期

5 韩庆祥,张洪春;究竟怎样理解以人为本?[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5期

6 张奎良;;以人为本的世界历史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历史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2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c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