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列宁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思想

发布时间:2021-03-03 05:00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思想影响深远。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推进和学科视野的拓展,不少学者认为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只归结为三个方面过于简单和片面,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只划分为三个部分过于机械和僵化。究竟应该如何准确理解列宁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思想?澄清问题、回应质疑需要重温经典文献,如此才不至于轻率地认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追溯过于简单和片面,更不至于粗暴地认为马克思主义被肢解和学科碎片化发展的弊端应由列宁承担责任。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列宁的“三个来源”说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列宁的“三个组成部分”说逻辑自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整体性
三、结论和启示
    第一,防窄化,忌泛化,免误解。
    第二,读原文,悟原理,得正解。
    第三,精一点,联其他,得全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J]. 梁树发.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12)
[2]谁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提法的创始人——与时家贤同志商榷[J]. 高放.  理论探讨. 2012(03)
[3]马克思哲学之思想史前提的广义理解[J]. 何中华.  学术月刊. 2012(01)
[4]谁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始作俑者?——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J]. 时家贤.  理论探讨. 2012(01)
[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新解[J]. 曹桂芝,郑玉兰.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1(06)
[6]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J]. 张雷声.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6)
[7]马克思思想的学科归属问题[J]. 何中华.  长白学刊. 2009(01)
[8]马克思主义难道没有理论来源吗——“三个来源”提法不能改译为“三种史料”[J]. 高放.  理论前沿. 2003(09)
[9]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来源[J]. 邹东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2(04)
[10]马克思主义的第四个来源和第四个组成部分——纪念马克思逝世110周年[J]. 俞吾金.  学术月刊. 1993(08)



本文编号:3060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60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a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