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思想
发布时间:2021-03-08 00:37
本文旨在通过挖掘和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思想,拓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并为中国开展对外关系、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法沿着公平与正义的轨道前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除导论外,本文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讲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发展史,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产生与发展的脉路。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产生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国际范围内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与奴役、欧洲列强对落后民族和国家的野蛮侵掠、大国强国因争权夺霸对国际法的藐视,促使马克思恩格斯走上了为弱者寻求公平正义的道路,并使国际法的权威和尊严得到有效维护。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从格劳秀斯、瓦特尔等国际法先驱,到法国大革命和欧美法律文献,再到菲利莫尔、沃克、肯特、惠顿等同时代的国际法学者,他们追求和平的热情、守护公平正义的执着,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营养来源。正是在时代的呼唤中,在早期和同时代国际法学者著述的滋养下,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不断发展并日益完善。总的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848年2月之前,是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孕育、...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本文主要内容
四、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残酷性和国际性
(二) 欧洲列强对落后民族和国家进行野蛮侵掠
(三) 欧洲列强为争权夺利大搞秘密外交
二、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 早期国际法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
(二) 法国大革命和欧美法律文献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
(三) 同时代国际法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
三、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 孕育、萌芽阶段(1848 年2 月之前)
(二) 集中阐述阶段(1848 年2 月至1864 年9 月)
(三) 不断深化阶段(1864 年9 月至1895 年8 月)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际法的基本理论观点
一、论述法的起源与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一) 法的起源
(二) 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二、揭示国际法的功能和效力
(一) 以国际法维护国家间的正常交往关系
(二) 以国际法规制西方列强的国际行为
(三) 以国际法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四) 以国际法创设新的国际秩序
三、提出指导国际关系的一系列国际法原则
(一) 民族独立原则
(二) 和平原则
(三) 道德和正义原则
(四) 国际合作原则
(五)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具体部门国际法的思想
一、肯定国际条约的作用,谴责违反条约的行径
(一) 强调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二) 阐明条约的缔结和生效
二、重视外交关系法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民海外权益中的作用
(一) 重申外交代表不干涉接受国内政
(二) 重视使馆保护本国及本国国民海外利益的职能
三、强调以战争法规范交战国的行为,致力于实现和平
(一) 谴责不宣而战的强暴行为
(二) 主张在战争中奉行人道主义原则
(三) 肯定战争法优于平时法
(四) 认为被压迫民族以非常规作战方式反击侵略者具有正当性
四、主张以国际法进行人权特别是劳工权益的保护
(一) 关于禁止奴隶贸易和废除奴隶制
(二) 关于劳工权益的保护
五、批驳自然疆界论,主张领土的变更必须遵循人民主权原则
(一) 批驳自然疆界论
(二) 领土的变更必须遵循人民主权原则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历史意义
(一) 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归宿,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二) 丰富和发展了当时的国际法理论
(三) 为工人阶级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反对欧洲列强反动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思想武器
二、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 对认识当代国际法的性质和作用有启示意义
(二) 对中国开展对外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有指导意义
(三) 对国际法的改革与发展有导向意义
(四) 对国际法理论研究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实主义状态下国际法“规范功能”刍议[J]. 江海平. 现代国际关系. 2004(01)
[2]美伊战争与国际人道法[J]. 朱文奇. 政法论坛. 2003(04)
[3]西方全球化与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全球化[J]. 刘志明. 桂海论丛. 2003(03)
[4]马克思晚期著作中方法的要素与演进[J]. D.沃克尔,梁凯. 世界哲学. 2002(02)
[5]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初探——兼与潘抱存先生商榷[J]. 秦天宝. 法学. 2001(10)
[6]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的影响[J]. 黄德明. 江汉论坛. 2000(06)
[7]新殖民主义论:对当代世界的一种解释[J]. 张顺洪,孟庆龙,毕健康.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9(04)
[8]马克思主义与国际法研究[J]. 吕岩峰. 当代法学. 1991(03)
[9]马克思主义法的概念的形成及理论贡献[J]. 谢鹏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2)
[10]马克思主义与国际法学[J]. 刘丰名. 科社研究. 1983(01)
本文编号:3070093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本文主要内容
四、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残酷性和国际性
(二) 欧洲列强对落后民族和国家进行野蛮侵掠
(三) 欧洲列强为争权夺利大搞秘密外交
二、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 早期国际法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
(二) 法国大革命和欧美法律文献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
(三) 同时代国际法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
三、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 孕育、萌芽阶段(1848 年2 月之前)
(二) 集中阐述阶段(1848 年2 月至1864 年9 月)
(三) 不断深化阶段(1864 年9 月至1895 年8 月)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际法的基本理论观点
一、论述法的起源与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一) 法的起源
(二) 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二、揭示国际法的功能和效力
(一) 以国际法维护国家间的正常交往关系
(二) 以国际法规制西方列强的国际行为
(三) 以国际法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四) 以国际法创设新的国际秩序
三、提出指导国际关系的一系列国际法原则
(一) 民族独立原则
(二) 和平原则
(三) 道德和正义原则
(四) 国际合作原则
(五)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具体部门国际法的思想
一、肯定国际条约的作用,谴责违反条约的行径
(一) 强调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二) 阐明条约的缔结和生效
二、重视外交关系法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民海外权益中的作用
(一) 重申外交代表不干涉接受国内政
(二) 重视使馆保护本国及本国国民海外利益的职能
三、强调以战争法规范交战国的行为,致力于实现和平
(一) 谴责不宣而战的强暴行为
(二) 主张在战争中奉行人道主义原则
(三) 肯定战争法优于平时法
(四) 认为被压迫民族以非常规作战方式反击侵略者具有正当性
四、主张以国际法进行人权特别是劳工权益的保护
(一) 关于禁止奴隶贸易和废除奴隶制
(二) 关于劳工权益的保护
五、批驳自然疆界论,主张领土的变更必须遵循人民主权原则
(一) 批驳自然疆界论
(二) 领土的变更必须遵循人民主权原则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历史意义
(一) 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归宿,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二) 丰富和发展了当时的国际法理论
(三) 为工人阶级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反对欧洲列强反动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思想武器
二、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 对认识当代国际法的性质和作用有启示意义
(二) 对中国开展对外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有指导意义
(三) 对国际法的改革与发展有导向意义
(四) 对国际法理论研究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实主义状态下国际法“规范功能”刍议[J]. 江海平. 现代国际关系. 2004(01)
[2]美伊战争与国际人道法[J]. 朱文奇. 政法论坛. 2003(04)
[3]西方全球化与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全球化[J]. 刘志明. 桂海论丛. 2003(03)
[4]马克思晚期著作中方法的要素与演进[J]. D.沃克尔,梁凯. 世界哲学. 2002(02)
[5]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初探——兼与潘抱存先生商榷[J]. 秦天宝. 法学. 2001(10)
[6]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的影响[J]. 黄德明. 江汉论坛. 2000(06)
[7]新殖民主义论:对当代世界的一种解释[J]. 张顺洪,孟庆龙,毕健康.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9(04)
[8]马克思主义与国际法研究[J]. 吕岩峰. 当代法学. 1991(03)
[9]马克思主义法的概念的形成及理论贡献[J]. 谢鹏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2)
[10]马克思主义与国际法学[J]. 刘丰名. 科社研究. 1983(01)
本文编号:3070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7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