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思想的双重异化及其扬弃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唯物史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9 11:53
在马克思的早期代表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存在私有财产运动的市民社会中,这种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表现为:现实异化决定思想异化,思想异化反作用于现实异化。在扬弃异化的过程中,这种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表现为:扬弃现实异化的共产主义运动决定着扬弃思想异化的无神论运动,无神论运动又反作用于共产主义运动。在扬弃了异化后的理想社会中,这种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表现为:“现实生活”决定“社会主义意识”,“社会主义意识”反作用于“现实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马克思成熟时期的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因此马克思的思想进程是连续的。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市民社会中,现实异化与思想异化
一、现实的异化
(一) 现实的异化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异化
(二) 经济异化主要表现为私有财产的运动
(三) 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
二、思想的异化
(一) 普遍意识是社会存在物的理论形式
(二) 普遍意识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并与现实生活相敌对
(三) 宗教异化是普遍意识异化的常见表现形式
三、现实异化决定思想异化,思想异化反作用于现实异化
(一) 现实异化决定思想异化
(二) 思想异化反作用于现实异化
第二章 现实异化的扬弃与思想异化的扬弃
一、现实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运动
(一) 共产主义运动是人向自身即社会的人的复归
(二) 共产主义运动是人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
(三) 资本主义工业和自然科学为共产主义提供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思想异化的初步扬弃——无神论
(一) 无神论最初还根本不是共产主义
(二) 无神论的博爱最初还只是哲学的抽象的博爱
三、现实异化的扬弃决定思想异化的扬弃,思想异化的扬弃反作用于现实异化的扬弃
(一) 现实异化的扬弃决定思想异化的扬弃
(二) 思想异化的扬弃反作用于现实异化的扬弃
第三章 在人类社会中,"现实生活"与"社会主义"意识
一、"市民社会"是一种处于异化状态的社会形态
二、"人类生活"是扬弃了现实异化和思想异化之后的理想社会形态
(一) "现实生活":不再以私有财产的扬弃即共产主义为中介的积极现实
(二) "社会主义":不再以宗教异化的扬弃即无神论为中介的积极的自我意识
第四章 马克思双重异化及其扬弃理论中的历史唯物论和实践唯物论
一、现实与思想的双重异化及其扬弃中的唯物史观思想
(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提出
(二) 实践:实现理想的人类社会的必要途径
二、从《手稿》到《提纲》和《形态》: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的思维与存在究竟关系如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思维与存在关系论[J]. 舒远招. 湖湘论坛. 2009(04)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宗教异化思想[J]. 郝瑞斌. 理论探讨. 2008(01)
[3]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革命——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研究[J]. 丁立卿,胡海波. 新视野. 2007(03)
[4]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结论产生的过程与原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分析,兼论其过渡性[J]. 钱厚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5]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周年[J]. 张奎良. 现代哲学. 2004(01)
[6]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J]. 邓晓芒. 学术月刊. 2003(03)
[7]主题、基点与路径:阐说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J]. 吴晓明. 江海学刊. 2003(01)
[8]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外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王东,刘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1)
[9]人——实践——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J]. 艾福成,白刚. 学习与探索. 2002(05)
[10]论青年马克思对社会概念的初始规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笔记研究[J]. 张一兵. 中州学刊. 1998(06)
本文编号:3072805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市民社会中,现实异化与思想异化
一、现实的异化
(一) 现实的异化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异化
(二) 经济异化主要表现为私有财产的运动
(三) 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
二、思想的异化
(一) 普遍意识是社会存在物的理论形式
(二) 普遍意识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并与现实生活相敌对
(三) 宗教异化是普遍意识异化的常见表现形式
三、现实异化决定思想异化,思想异化反作用于现实异化
(一) 现实异化决定思想异化
(二) 思想异化反作用于现实异化
第二章 现实异化的扬弃与思想异化的扬弃
一、现实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运动
(一) 共产主义运动是人向自身即社会的人的复归
(二) 共产主义运动是人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
(三) 资本主义工业和自然科学为共产主义提供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思想异化的初步扬弃——无神论
(一) 无神论最初还根本不是共产主义
(二) 无神论的博爱最初还只是哲学的抽象的博爱
三、现实异化的扬弃决定思想异化的扬弃,思想异化的扬弃反作用于现实异化的扬弃
(一) 现实异化的扬弃决定思想异化的扬弃
(二) 思想异化的扬弃反作用于现实异化的扬弃
第三章 在人类社会中,"现实生活"与"社会主义"意识
一、"市民社会"是一种处于异化状态的社会形态
二、"人类生活"是扬弃了现实异化和思想异化之后的理想社会形态
(一) "现实生活":不再以私有财产的扬弃即共产主义为中介的积极现实
(二) "社会主义":不再以宗教异化的扬弃即无神论为中介的积极的自我意识
第四章 马克思双重异化及其扬弃理论中的历史唯物论和实践唯物论
一、现实与思想的双重异化及其扬弃中的唯物史观思想
(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提出
(二) 实践:实现理想的人类社会的必要途径
二、从《手稿》到《提纲》和《形态》: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的思维与存在究竟关系如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思维与存在关系论[J]. 舒远招. 湖湘论坛. 2009(04)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宗教异化思想[J]. 郝瑞斌. 理论探讨. 2008(01)
[3]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革命——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研究[J]. 丁立卿,胡海波. 新视野. 2007(03)
[4]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结论产生的过程与原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分析,兼论其过渡性[J]. 钱厚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5]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周年[J]. 张奎良. 现代哲学. 2004(01)
[6]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J]. 邓晓芒. 学术月刊. 2003(03)
[7]主题、基点与路径:阐说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J]. 吴晓明. 江海学刊. 2003(01)
[8]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外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王东,刘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1)
[9]人——实践——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J]. 艾福成,白刚. 学习与探索. 2002(05)
[10]论青年马克思对社会概念的初始规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笔记研究[J]. 张一兵. 中州学刊. 1998(06)
本文编号:3072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7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