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的生态意蕴

发布时间:2017-04-17 12:2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的生态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需要”这个概念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马克思哲学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理论界对人学问题的深入研究,人的需要问题受到进一步的关注,一些学者更是把人的需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范畴进行了专题研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有过强烈的批判,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分析生态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能够提供有效性思想资源。近现代开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主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主旨,而正是需求的过渡和无尽的贪婪,造成了现代社会对环境的破坏,因而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对于分析和批判现代性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完善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的需要与生态关系的理论,深入研究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能够为解决当今环境问题提供指导价值。本文主要通过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简介、马克思人的需要的基本内涵、人的异化需要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和马克思人的需要与生态性的统一四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的生态意蕴。生态危机实际上是人性危机。它更多的是体现的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由于人类的过度掠夺和索取,自然资源己面临枯竭,人的需要已经超出了生态的承载力,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必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适度调整人的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建立一种和谐的生态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的需要 物质转换 人的解放 自然解放 生态自由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7-8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8-12
  • (一)国外研究状况8-10
  • (二) 国内研究状况10-12
  • 三、论文的研究内容12-13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简介15-23
  • 第一节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发展过程15-17
  • 一、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提出15-16
  • 二、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发展16-17
  • 三、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完善17
  • 第二节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基本面貌17-23
  • 一、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产生的缘由17-18
  • 二、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基本分类18-20
  • 三、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逻辑体系20-23
  • 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需要的基本内涵23-31
  •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全面性23-26
  • 一、基本的人的需要24-25
  • 二、全面的人的需要25-26
  • 第二节 物质转换的需要26-28
  • 一、马克思物质转换的内涵26-28
  • 二、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转换的过程28
  • 第三节 人的自我解放的需要28-31
  • 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解放的需要28-29
  • 二、人的自我解放29-31
  • 第三章 人的需要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1-42
  • 第一节 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的区别31-34
  • 一、动物需要的物质性与人的需要物质性的不同31-32
  • 二、动物需要的有限性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32-33
  • 三、动物需要的肉体性与人的需要的肉体性的超越33
  • 四、动物需要的不变性与人的需要的发展性33-34
  •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需要的异化34-39
  • 一、劳动异化导致人的需要的异化34-37
  • 二、奢侈型需要与人的需要37-38
  • 三、操纵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38-39
  • 第三节 人的需要的异化与生态危机39-42
  • 一、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39-41
  • 二、人的需要的异化对自然环境的侵害41-42
  • 第四章 马克思人的需要与生态性的统一42-54
  •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审美性与再生产整个自然界42-46
  • 一、审美需要促进生态的良性发展42-44
  • 二、真正的人的生产是再生产出整个自然界44-46
  • 第二节 物质转换与资源的循环利用46-50
  • 一、自然资源是人的需要的物资基础46-47
  • 二、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47-48
  • 三、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量化生产48-50
  • 第三节 人的解放的需要与自然界的解放50-54
  • 一、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与生态自由51-52
  • 二、人的解放是自然解放的前提52-53
  • 三、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与自然的解放53-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1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维祥;需要、劳动和人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 戴景平;;人的需要:马克思人性论的逻辑起点[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3 杨林香;;理解需要的四个维度——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汝秀梅;;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关于和谐社会理念的先声[J];理论探讨;2010年01期

5 曹孟勤;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机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汤剑波;;马克思论资本视阈中的“需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3期

7 王全宇;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说起[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婧;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性探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的生态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3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e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