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2:29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民利益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并努力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把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理论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且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因此,研究毛泽东的人民利益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的人民利益思想,形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理论和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研究毛泽东的人民利益思想,必须了解毛泽东的人民利益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理论、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和利益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实践依据。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和探讨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毛泽东的人民利益思想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毛泽东既强调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主张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又强调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让人民获得最大的民主权利,并且通过加强法制和党的建设,反对官僚主义和防治腐败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毛泽东还强调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提出创造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的人民利益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利益思想奠定了根基。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同时,也不得不指出毛泽东的人民利益思想和实践的局限性。将“利益”作为资本主义的专有概念,人民正当的物质利益长期受到压抑;过分强调经济平等,导致利益分配平均主义;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忽视个人利益;将人民利益矛盾归结到政治范畴,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等。造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对马克思人民利益思想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对国情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左”的思想的泛滥。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对于当代也有十分重要的启示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正确协调各方面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毛泽东 人民利益思想 历史评价 当代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2;A841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导言12-24
  • 一、 人民范畴和利益概念的界定12-14
  • (一) “人民”的范畴12-13
  • (二) “利益”概念的界定13-14
  • 二、 选题意义14-16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创新之处16-20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0
  • 1、国内研究现状16-18
  • 2、国外研究现状18-20
  • (二) 本文的创新之处20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20-24
  • (一) 研究思路20-23
  • (二) 研究方法23-24
  • 第一章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24-39
  • 一、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理论渊源24-34
  •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理论24-29
  •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4-26
  • 2、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26-27
  • 3、无产阶级革命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27-28
  • 4、建立共产主义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8-29
  • (二)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利益思想29-34
  • 1、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29-32
  • 2、中国传统的利益思想32-34
  • 二、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实践依据34-39
  • (一) 人民群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34-37
  • (二)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37-39
  • 第二章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9-48
  • 一、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萌芽39-40
  • 二、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形成时期40-43
  • 三、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成熟43-45
  • 四、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继续发展45-48
  • 第三章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8-74
  • 一、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48-69
  • (一) 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48-50
  • 1、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48-49
  • 2、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是群众参加革命的推动力,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关键49-50
  • 3、坚持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作为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最高是非标准50
  • (二) 给人民看的见的物质利益50-55
  • 1.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的经济利益52-54
  • 2.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54-55
  • (三) 让人民获得最大的民主权力55-63
  • 1.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55-59
  •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合法地位59-60
  • 3.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宗旨60-62
  • 4.反对官僚主义和防治腐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2-63
  • (四) 创造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文化63-67
  • 1.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64-66
  • 2.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66-67
  • (五) 实行按劳分配的利益分配原则,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分配关系67-69
  • 1.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67-68
  • 2.协调各方面利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68-69
  • 二、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主要特点69-74
  • (一) 价值性69-70
  • (二) 整体性70-71
  • (三) 实践性71-72
  • (四) 辨证性72-74
  • 第四章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评析74-92
  • 一、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时代价值74-82
  • (一) 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74-76
  • 1、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74-75
  • 2、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75-76
  • (二)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76-78
  • 1、提出了“人民”的具体范畴,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主体的理论76-77
  • 2、强调按劳分配,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配思想77
  • 3、提出“三兼顾”原则,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关系处理的原则77-78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利益思想奠定根基,提供重要借鉴78-82
  • 1、邓小平遵循毛泽东的人民利益思想,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标准78-79
  • 2、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突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9-80
  • 3、科学发展观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80-82
  • 二、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局限性及原因82-92
  • (一)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局限性82-86
  • 1、将“利益”作为资本主义的专有概念,人民正当的物质利益长期受到压抑82-83
  • 2、过分强调经济平等,导致利益分配平均主义83-84
  • 3、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忽视个人利益84-85
  • 4、将人民利益矛盾归结到政治范畴,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85-86
  • (二)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产生局限性的原因86-92
  • 1、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存在偏差86-88
  • 2、对国情的认识出现了偏差88-89
  • 3、苏联模式的影响89-90
  • 4、“左”的思想的泛滥90-92
  • 第五章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当代启示92-101
  • 一、 应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92-93
  • 二、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利益93-94
  • (一) 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为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提供保障93
  • (二)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利益需求93-94
  • 三、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94-97
  • (一) 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94-95
  • (二) 反对官僚主义和防治腐败,保障人民权益95-96
  • (三) 坚持依法治国,为人民民主权利提供法律保障96-97
  • 四、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97-98
  • (一) 以服务人民大众为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97
  • (二) 促进文化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97-98
  • 五、 正确协调各方面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98-101
  • (一) 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98-99
  • (二) 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99-101
  • 结语101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01-10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4-105
  • 致谢1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远朋;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利益理论的贡献[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6期

2 刘红英;;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3 邓朴;祝小宁;;论人民利益与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的价值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4期

4 刘湘顺;;马克思利益理论及其方法论启示[J];江汉论坛;2011年08期

5 谭建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新贡献[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6 刘祖云,余林媛;论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起点和认识基础[J];理论月刊;2002年07期

7 杨相琴;;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探究[J];理论月刊;2010年09期

8 褚江丽;;毛泽东人民立宪思想及其对我国宪政发展的影响[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03期

9 王勇;朱小超;;毛泽东农民利益表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05期

10 梁妙荣;毛泽东:调整人民利益关系的根本思路得失及启示[J];理论探索;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邹菊如;三代领导人人民利益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文凯;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及其中国化[D];郑州大学;2007年

3 徐靖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D];西南大学;2009年

4 朱丙娟;毛泽东的民本思想[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高宏利;毛泽东人民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3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