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道主义
发布时间:2021-04-29 22:16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哲学话语中探讨马克思哲学对人道主义的超越,马克思的《手稿》运用异化范畴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丧失的现象。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的精神内容变得空虚,他的精神自我异化了,精神空虚了,失去了“自我”。《手稿》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雏形,是真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形成道路上的里程碑之一。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并以此作为自己新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马克思对“人”的考察是从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指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劳动。人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自然界的属人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人是自然物和社会物的统一。这里,马克思为人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根本的方法。在人的解放上,马克思的《资本论》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出发,指出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的解放将会实现全人类的根本解放。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人道主义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人的本质”与“人性”
第二节 国内外的人道主义思潮
第三节 中西方人道主义情结的文化根源考察
第四节 人道主义概念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对人道主义的超越
第一节 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辟了对人的问题研究的新视角
第二节 马克思对欧洲传统人道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第三章 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充实和完善
第一节 《资本论》中的劳动范畴对手稿中“劳动”的完善和补充
第二节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使劳动全面异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人道主义内涵两种划分的再理解[J]. 周峰.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2]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及其现代境遇(下)——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思想的重新解读[J]. 张曙光. 学术研究. 2005(02)
[3]人——实践——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J]. 艾福成,白刚. 学习与探索. 2002(05)
[4]人道主义的超越: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J]. 周峰.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2(03)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唯物史观的形成[J]. 孙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6)
[6]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的初始地平──新版《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研究[1][J]. 张一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1)
本文编号:316827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人道主义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人的本质”与“人性”
第二节 国内外的人道主义思潮
第三节 中西方人道主义情结的文化根源考察
第四节 人道主义概念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对人道主义的超越
第一节 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辟了对人的问题研究的新视角
第二节 马克思对欧洲传统人道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第三章 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充实和完善
第一节 《资本论》中的劳动范畴对手稿中“劳动”的完善和补充
第二节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使劳动全面异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人道主义内涵两种划分的再理解[J]. 周峰.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2]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及其现代境遇(下)——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思想的重新解读[J]. 张曙光. 学术研究. 2005(02)
[3]人——实践——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J]. 艾福成,白刚. 学习与探索. 2002(05)
[4]人道主义的超越: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J]. 周峰.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2(03)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唯物史观的形成[J]. 孙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6)
[6]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的初始地平──新版《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研究[1][J]. 张一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1)
本文编号:3168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6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