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虚无主义的学理批判——兼论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发布时间:2021-05-10 08:56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既通过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观阐述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又通过批判杜林的抽象人性论阐述了道德的现实社会性,从而为批判道德虚无主义奠定了理论前提。作为一种否认道德的客观实在性、消解一切道德文化传统、否定道德之于生活的意义、反对任何道德规范并将道德信仰"祛魅"的思潮,道德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相悖之处在于:一是将道德的现实意义置换为自我价值,与道德的客观现实性相悖;二是割裂了道德传统与道德发展,与道德的历史继承性相悖;三是忽视了道德的意识形态性,与道德的阶级性和人民性相悖。为此,在新时代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回归道德的本真意义,创新传统道德资源转化的"五德"体系,并推动道德利他超越道德利己,纠偏道德信仰,实现道德建设意识形态性与适度超越性的有机统一。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虚无主义的学理审视
1.道德虚无主义的思想渊源
2.道德虚无主义的内涵和特征
3.道德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
二、道德虚无主义的反思批判
1.割裂道德传统与道德发展,与道德的历史继承性相悖
2.将道德的现实意义置换为自我价值,与道德的客观现实性相悖
3.超越道德的意识形态性,与道德的阶级性和人民性相悖
三、道德虚无主义的破解之道
1.回归道德的本真意义,树立科学的道德理性
2.把握道德传统的精髓和规律,创新传统道德资源的转化体系
3.坚持道德建设意识形态性与适度超越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儒家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J]. 周文彰,郭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2]论道德之应该的逻辑回归[J]. 王小锡. 道德与文明. 2016(03)
[3]跨越断裂 回归传统——道德教育的历史之基[J]. 陈凤. 湖北社会科学. 2008(03)
[4]论道德建设的规律性和道德超越性的实现[J]. 彭焕彬.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5)
[5]道德虚无主义和柏拉图的对策[J]. 刘时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6]形而上学的虚无性——论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J]. 胡玻. 探索. 2002(06)
[7]《反杜林论》与当前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本质问题[J]. 石中英,尚致远.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8(02)
本文编号:3179082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虚无主义的学理审视
1.道德虚无主义的思想渊源
2.道德虚无主义的内涵和特征
3.道德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
二、道德虚无主义的反思批判
1.割裂道德传统与道德发展,与道德的历史继承性相悖
2.将道德的现实意义置换为自我价值,与道德的客观现实性相悖
3.超越道德的意识形态性,与道德的阶级性和人民性相悖
三、道德虚无主义的破解之道
1.回归道德的本真意义,树立科学的道德理性
2.把握道德传统的精髓和规律,创新传统道德资源的转化体系
3.坚持道德建设意识形态性与适度超越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儒家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J]. 周文彰,郭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2]论道德之应该的逻辑回归[J]. 王小锡. 道德与文明. 2016(03)
[3]跨越断裂 回归传统——道德教育的历史之基[J]. 陈凤. 湖北社会科学. 2008(03)
[4]论道德建设的规律性和道德超越性的实现[J]. 彭焕彬.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5)
[5]道德虚无主义和柏拉图的对策[J]. 刘时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6]形而上学的虚无性——论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J]. 胡玻. 探索. 2002(06)
[7]《反杜林论》与当前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本质问题[J]. 石中英,尚致远.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8(02)
本文编号:3179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7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