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从出生到死亡无一例外地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需要对人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马克思既继承了前人对需要问题的研究,又运用了科学的实践观重新审视了人的需要问题。他的需要理论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人学理论,是马克思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立足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坚持唯物辩证的基本方法,梳理了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下,探讨了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当代价值。全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简明介绍了本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创新之处。第二章论述了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马克思从担任《莱茵报》的编辑到资本论的创作期间几乎所有的有关需要的论述。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过程是由三个时期组成的,分别是初步提出期、基本形成期和丰富发展期。通过对这三个时期马克思著作的论述,展现了需要理论的完整框架。在认真分析马克思需要理论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论文的第三章总结了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的四个基本特征。第四章结合中国的实际重点阐述了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当代价值,从人性理论的丰富、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需要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的需要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成为当代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马克思 需要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意义8
- 1.1.1 理论意义8
- 1.1.2 现实意义8
- 1.2 研究现状8-1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8-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9-11
- 1.3 创新尝试11-12
- 2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过程12-20
- 2.1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初步形成12-13
- 2.1.1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关注人的需要问题12
- 2.1.2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提出了需要这一概念12-13
- 2.2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基本形成13-16
- 2.2.1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需要问题进行了阐述13-15
- 2.2.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需要理论的发展15-16
- 2.3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丰富与完善16-20
- 2.3.1 《资本论》对需要理论进行了新的阐述16-20
- 3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及需要的特征20-28
- 3.1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20-23
- 3.1.1 人的需要即现实的人的本性20
- 3.1.2 人的需要是人的劳动创造活动的动因20-21
- 3.1.3 人的需要的异化根源于劳动的异化21-22
- 3.1.4 人的需要标准归结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准22-23
- 3.2 需要的基本特征23-28
- 3.2.1 人的需要是以物质性为基础的客观必然现象23-24
- 3.2.2 人的需要是一个直接依赖于实践活动的能动范畴24-25
- 3.2.3 人的需要是社会地生产出来的历史范畴25-26
- 3.2.4 人的需要是一个无限发展且不断丰富的过程26-28
- 4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当代价值28-36
- 4.1 把握需要与人本性的关系,完善对人性理论的研究28-29
- 4.2 协调人的需要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29-30
- 4.3 调控物质需要与社会的关系,合理控制人的物质需要30-31
- 4.4 关注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31-32
- 4.5 发展人的合理需要,引导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2-36
- 结语36-38
- 致谢38-40
- 参考文献40-4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民;;试析《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利益观[J];社科纵横;2005年06期
2 段忠桥;;《莱茵报》时期使马克思苦恼的“疑问”是什么[J];学术研究;2008年06期
3 王立洲;;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的基本特征[J];学习与探索;2009年06期
4 代建鹏;;从演绎到重构——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研究方法的嬗变[J];理论月刊;2011年02期
5 王庆英;;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新闻实践分析[J];中国报业;2012年04期
6 代建鹏;杨兴林;;宗教、理性与国家: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的三个关键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王庆英;;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研究探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8期
8 李军伟;;《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新闻实践对世界观转变的重要作用[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杨晗旭;;哲学对国家的改造——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哲学[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代建鹏;;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的逻辑结构与理论困境[J];社会科学家;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建鹏;;从《莱茵报》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阅读视野与理解路径[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钟平;像马克思那样办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杨晗旭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互教育的自由人的联合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太原铁路局党校 温连军;也要学习马克思的大气[N];山西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晓绵;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丹;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杜凌霞;《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哲学思想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业锟;《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吴巧;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利益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夏海军;《莱茵报》时期报刊活动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秋霞;《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新闻出版自由思想[D];河北大学;2008年
7 李琼娥;试论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哲学思想[D];云南大学;2015年
8 凌总成;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理论及现实意义[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