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与当代中国选举发展研究 ——增强执政合法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5-12 03:56
  合法性是人们在信仰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的基础上对某种政治秩序的认同,是任何政治体系赖以持久的前提和基础。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政党作为组织和领导政府的主要政治权力主体,也要谋求民众对自身获取、控制和运用公共权力的认同,即执政合法性。现代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十分广泛,其中来源于民主政治的法理型基础最为稳固和关键。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的执政党,同时又是领导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执政合法性问题更为重要。改革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意识形态合法性基础进行了调整,政绩合法性基础占据主导地位,法理型合法性基础有所增强,但仍很薄弱。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面临着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新的历史方位对中国共产党传统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带来严峻挑战,迫切要求增强党执政的法理型合法性基础。选举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和主要环节,政治民主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选举的发展。选举发展是包括选举制度的改进、选举权利的扩展和逐步得到保障、选举中政治机制与政治功能不断完善等内容的历史过程。然而,在现代政治体系中,选举与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之间...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一) 选题的依
        (二) 选题的意义
    二、基本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
    三、本论文的基本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 论文的基本结构
        (二) 论文的主要突破点
        (三) 写作本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合法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一、合法性与执政合法性
        (一) 合法性是政治体系赖以持久的前提和基础
        (二) 提高执政合法性是政党执政规律的根本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特点
        (二) 改革以前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构成与特点
        (三) 改革以来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变迁
    三、历史方位的转变要求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合法性
        (一) 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转交
        (二) 中国共产党对法理型合法性的紧迫需求
第二章选举与执政合法性关系的一般原理
    一、选举与选举发展
        (一) 选举及其相关概念
        (二) 选举发展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
    二、选举是现代民主政体中政党执政的主要合法性基础
        (一) 人民主权理论是选举成为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意识形态前提
        (二) 以法治为保障的宪政体制是选举成为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法理依据
        (三) 广泛的政治功能是选举成为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实际原因
    三、选举发展过程中的执政合法性危机
        (一) 选举缺乏自由和公正导致执政合法性危机
        (二) 政治共同体的脆弱使选举容易引发合法性危机
        (三) 民选政府低下的治理绩效导致选举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危机
第三章 我国选举与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关系
    一、影响我国选举与党的执政合法性关系的制度性因素
        (一) 规范意义上的中国宪政制度
        (二)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体系的关系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各类选举与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法理关系
        (一) 人大代表选举与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法理关系
        (二) 行政领导人选举与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关系
        (三)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选举与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关系
        (四) 基层选举对党的执政合法性的间接影响
    三、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影响
        (一) 选举制度的设计原则存在不足
        (二) 选举具体操作中存在的弊端
        (三) 选举中政治机制与政治功能的缺陷
    四、以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为落脚点发展我国选举
    五、推进选举发展必须转变执政党对选举的误识
        (一) 改变传统党建理论导致的执政党对选举发展的误识
        (二) 正确认识选举发展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第四章选举发展中执政党的角色与功能定位
    一、选举中政党角色与功能的理论分析与比较
        (一) 关于政党角色与功能的主要论述
        (二) 选举过程与选举发展中政党的角色转换与功能调适
    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角色与功能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 中国共产党政党角色与功能的总体状况
        (二) 中国共产党政党角色与功能对当代中国选举的影响
        (三) 选举发展与中国共产党政党角色与功能的发展方向
    三、选举发展的两种基本目标模式
        (一) 党组织和单个候选人共同作为竞争主体的选举模式及其弊端
        (二) 党组织和单个候选人共同作为竞争主体的选举模式的改良方式
        (三) 非政党式竞争性选举模式及其优缺点
        (四) 解决非政党式竞争性选举的局限性的基本措施
    四、选举过程和选举发展中执政党角色与功能的具体定位
        (一) 选举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与规范者
        (二) 选举发展的主导者、推动者与保障者
第五章执政党的结构调适与选举运行体制的改革
    一、政党结构的理论分析与比较
        (一) 选举发展与政党内外结构的调适
        (二) 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和外部结构
    二、适应选举竞争的要求改革党管干部体制
        (一) 适应选举竞争的要求革新党管干部的具体做法
        (二) 选举发展与执政党内政治精英结构的变化
    三、设立党内专职选举工作的机构与选举主持机构改革
        (一) 设立党内专职选举工作的机构的设想
        (二) 改革我国的选举主持机构
    四、按选区制调整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与职能
        (一) 中国共产党的单位制基层组织及其在转型社会中面临的严竣挑战
        (二) 改革我国直接选举中的选区划分制度
        (三) 逐步按选区制调整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职能
第六章执政党主导下我国选举的有序发展
    一、当代中国选举发展的纵向路径
    二、当代中国选举发展的横向路径
        (一) 人大代表选举的稳步放开
        (二) 行政领导人由选拔向选举逐步发展
        (三) 党内选举的适当突进及其与其他选举的融合式发展
    三、当代中国选举制度改革与推广中的政绩化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182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82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6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