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6 09:11
  执政活力是引发、实现和维持执政党机体富有旺盛生命力的内生力量,是推动社会有序稳定文明发展的主要力量。执政活力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中,执政党通过对执政规律的自觉内化和外化,促使执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要素进行非线性运动时,执政党机体所呈现出的自我适应、自我修复和自我创新的有序发展态势。执政活力是执政党自觉内化执政规律的结果,其本质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作用结果。执政活力主要具有内源性、持续性、指向性、外溢性和创造性五个特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力具有阶级性和先进性双重质态,先进性成为了主要方面,因而它是一种更符合执政规律的高层次的、全面协调的活力。本文从空间、时间维度研究新时期党的执政活力在辐射范围、协调程度以及持续程度上的现存量态,并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影响党的执政活力的主要的主客观因素。本文认为新时期增强党的执政活力的关键就是党的建设实践创新,因此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来建设,紧抓执政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断优化要素之间的组合结构,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有序运动。从执政能力、思想、民主、组织、制度和作风六个方面提出增强党的执政活力的具体途径。强调要在理性因素的...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力的界定
    一、党的执政活力的内涵
        (一) 活力的含义
        (二) 执政活力的内涵
    二、党的执政活力的特征
        (一) 执政活力的内源性
        (二) 执政活力的持续性
        (三) 执政活力的指向性
        (四) 执政活力的外溢性
        (五) 执政活力的创造性
第二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力的现状
    一、党的执政活力的现存质态
    二、党的执政活力的现存量态
        (一) 辐射范围有待扩大
        (二) 协调程度有待提高
        (三) 持续程度有待增强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力的影响因素
    一、党的执政活力产生的主观因素
        (一) 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 党执政理念的跃升
        (三) 执政方式的科学转变
    二、党的执政活力产生的客观因素
        (一) 执政环境的客观变化
        (二) 执政组织的形式变化
第四章 新时期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力的途径
    一、提升执政能力建设是关键途径
        (一) 执政能力与执政活力的关系
        (二) 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建设
    二、巩固党的思想建设是根本途径
        (一) 与时俱进地坚持党的指导思想
        (二) 着力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信念
        (三) 积极营造全社会的文化软实力
    三、加强党的民主建设是保障途径
        (一) 巩固党内民主建设
        (二) 扩展党外民主建设
    四、创新党的组织建设是载体途径
        (一)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二) 优化干部队伍建设
    五、完善党的制度建设是保障途径
        (一) 完善党内制度建设
        (二) 加强党外制度建设
    六、弘扬党的作风建设是重要途径
        (一) 重视党的作风的内化与外化
        (二) 反腐倡廉的常态化与特殊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把握执政环境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J]. 朴林.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06)
[2]论长期执政党的活力源建设[J]. 袁建伟.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05)
[3]加强党的民主建设与增强党的活力[J]. 王晓萌,杜春丽,王士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S2)
[4]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力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李圣鑫.  云南社会科学. 2003(02)
[5]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不断增强党的活力[J]. 宋光清.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04)
[6]社会活力:解放与创造[J]. 汪建.  新华文摘. 1999 (08)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研究[D]. 何芹.中共中央党校 2006
[2]关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 张亚娟.中共中央党校 2005
[3]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D]. 宋福范.中共中央党校 2002

硕士论文
[1]“社会活力”刍议[D]. 公秀丽.清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2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32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