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主体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5 16:02
早在150多年之前,马克思就非常有预见性地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愈演愈烈,逐渐发展成为不可规避的现实和趋势。全球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正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理论的阐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这一部分中,论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十五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首次将整个地球联系起来,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物质基础;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特别是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为马克思提出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是促使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力,而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所带来的的机器大工业和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进程最终指向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第二部分是全球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境遇。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当代形态,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点。历史发展到今天,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规避的事实和发展趋势,经济一体化...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理论的阐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1.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物质基础
(2)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
2.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1)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力
(2)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现实依托
(3)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终极追求
二、全球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境遇
1.全球化——世界历史的当代形态
(1)众说纷纭的全球化理论
(2)对全球化的各种反应和我们的态度
2.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境遇
(1)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识
(2)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境遇
三、全球化背景下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
1.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内涵
(1)文化自觉
(2)文化自信
(3)文化自省
(4)文化自强
2.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缺失
(1)教育资源层面
(2)影视传媒层面
(3)大众消费层面
(4)科学技术层面
3.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基本路径
(1)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提高文化自觉
(2)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巩固文化自信
(3)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加强文化自省
(4)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推进文化自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文化反思[J]. 张小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09)
[2]文化主体性·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对话——有感于当代中国音乐批评中的“主体性危机论”[J]. 李诗原.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1(02)
[3]多元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省——对上海世博会的思考[J]. 杨婧.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1)
[4]论文化“两区分”理论的形成与贡献[J]. 周正刚.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10)
[5]用新的理念推进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J]. 许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6]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 云杉. 红旗文稿. 2010(15)
[7]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探析[J]. 孙月红.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8]“马魂、中体、西用”: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J]. 方克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9]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J]. 李长春. 求是. 2010(12)
[10]论文化自觉与文化界限[J]. 李海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本文编号:3266386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理论的阐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1.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物质基础
(2)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
2.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1)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力
(2)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现实依托
(3)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终极追求
二、全球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境遇
1.全球化——世界历史的当代形态
(1)众说纷纭的全球化理论
(2)对全球化的各种反应和我们的态度
2.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境遇
(1)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识
(2)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境遇
三、全球化背景下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
1.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内涵
(1)文化自觉
(2)文化自信
(3)文化自省
(4)文化自强
2.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缺失
(1)教育资源层面
(2)影视传媒层面
(3)大众消费层面
(4)科学技术层面
3.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基本路径
(1)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提高文化自觉
(2)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巩固文化自信
(3)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加强文化自省
(4)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推进文化自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文化反思[J]. 张小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09)
[2]文化主体性·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对话——有感于当代中国音乐批评中的“主体性危机论”[J]. 李诗原.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1(02)
[3]多元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省——对上海世博会的思考[J]. 杨婧.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1)
[4]论文化“两区分”理论的形成与贡献[J]. 周正刚.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10)
[5]用新的理念推进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J]. 许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6]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 云杉. 红旗文稿. 2010(15)
[7]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探析[J]. 孙月红.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8]“马魂、中体、西用”: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J]. 方克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9]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J]. 李长春. 求是. 2010(12)
[10]论文化自觉与文化界限[J]. 李海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本文编号:3266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6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