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个性解放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14:0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个性解放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哲学的价值关怀是人的解放,这是广为学界发扬的,但是纵观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深入发掘和揭示这一旨趣终极内涵的却为数不多,而这一终极内涵就是人的个性解放。实际上,对这一内涵的阐发和论述对我国的建设、发展以及对资本主义个人主义的批判有着重大的启示和意义,立基于此,本文拟对这一内涵进行揭示和彰明。 文章首先以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逻辑必然性来介绍马克思哲学作为人的解放哲学的产生。哲学的本性是人类对自身的关怀,但是由于传统哲学在对人的理解上采取的是知性化、实体化的思维方式,不免导致人的抽象和失落。马克思通过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批判与消解,使失落了人的哲学重新回归现实的人及其现实世界,而这正是表明了马克思“使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人自身”①的解放旨趣。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解放的实现状态是使人的个性获得解放,而所谓“个性”在马克思那里是指个体身上的人的本性,因此个性解放的内涵就是使作为现实主体的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他的人的本性。事实上,马克思的这一价值关怀的贞定与确认经历了纯粹思辨哲学内部的言说,在思辨与现实之间徘徊,,再到在现实中确立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的个性解放思想与资本主义所宣扬的个人主义是截然不同的,毋宁说这一思想是对资本主义个人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进而言之,马克思对人的个性解放何以可能进行了思考,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解放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眷注。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在通往个性解放的道路上存在着几种主要的障碍。马克思对它们一一进行了批判、拒斥和消解,从而还原了个人真实的生命存在,开显出个人对于人的本性的那种丰富性、整全性、发展性乃至自由性的真实需要,因而为人类实现个性的解放清扫了桎梏。 最后,文章彰显了马克思的个性解放思想对当前我国建设、发展的启示和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个人作为目标主体、价值主体、责任主体和动力主体的地位和意识并未完全形成和确立,这阻碍了我国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这种主体地位和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的会议上,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在“中国梦”的思想内涵里已然包含了人的真正个性的实现条件——个人与共同体相统一的理念,可以说,“中国梦”为了我们每个人,“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
【关键词】:马克思 个性解放 市场经济 “中国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4
  • 第1章 人的解放——马克思哲学的价值关怀14-27
  • 1.1 哲学是人的自我关怀14-17
  • 1.2 传统哲学与人的失落17-22
  • 1.3 马克思对人的解放的现实关怀22-25
  • 小结25-27
  • 第2章 人的解放的终极内涵:人的个性解放27-53
  • 2.1 人的解放归根结底是人的个性的解放27-35
  • 2.1.1 “个性”及其解放的内涵27-30
  • 2.1.2 马克思“个性”概念所彰显的意义30-31
  • 2.1.3 个性解放的主体——现实的个人31-35
  • 2.2 马克思个性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35-45
  • 2.2.1 在思辨哲学内部35-37
  • 2.2.2 在思辨与现实之间37-41
  • 2.2.3 在现实中确立41-45
  • 2.3 马克思的个性解放观与资本主义的个人自由观之辨析45-53
  • 2.3.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个人自由的立足点、前提的揭露和批判46-48
  • 2.3.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个人自由的实质、结果的揭露和批判48-53
  • 第3章 破除个性解放的障碍——马克思对个性解放何以可能的思考53-68
  • 3.1 破除与现实个人相对立的虚幻共同体53-58
  • 3.1.1 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虚幻共同体的揭露53-55
  • 3.1.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虚幻共同体的揭露55-58
  • 3.2 破除对现实个人抽象化理解的思维方式58-62
  • 3.2.1 遮蔽人的真实个性的抽象思维方式59-60
  • 3.2.2 马克思对遮蔽人的真实个性的思维方式的破除60-62
  • 3.3 破除使现实个人陷入异化的社会关系62-68
  • 3.3.1 马克思对压抑人的个性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揭露62-64
  • 3.3.2 马克思对压抑人的个性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破除64-68
  • 第4章 马克思个性解放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68-78
  • 4.1 个性解放在中国68-72
  • 4.2 个性解放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72-74
  • 4.3 个性解放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的启示74-78
  •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83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83-84
  • 后记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全兴;当代中国需要个性解放[J];现代哲学;2001年01期

2 吴成年;新文化运动的原动力:个性解放[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梁艳;;中国古代社会的个性解放之路[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4 徐志坚;武天林;;中国人的个性解放与启蒙运动的历史进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解娟娟;;李大钊个性解放思想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年03期

6 艾辛;谈谈怎样看待个性解放[J];中华魂;2005年02期

7 朱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个性解放:社会和谐进步的标志[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孙杰;;五四时期的妇女个性解放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裴毅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研究与思考——形而上之价值需求[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10 李;;当代中国需要个性解放[J];资料通讯;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裴赞芬;;李大钊个性解放思想解析[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2 艾辛;;谈谈怎样看待个性解放?[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全兴;中国个性解放之路[N];北京日报;2006年

2 秦弓;个性解放与社会责任[N];文艺报;2011年

3 舒芜;谈《舒芜集》[N];北京日报;2002年

4 李瑗;五四思潮与“人的解放”[N];学习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阮青;中国个性解放之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徐绍刚;个性解放新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荣华;马克思的个性解放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荣生;市场经济与个性解放[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兴盛;马克思个性解放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解娟娟;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的统一[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冬梅;个性解放的探求[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莲英;李贽“童心说”的伦理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个性解放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5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