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释及其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7-05-05 09:0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释及其实现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不断将其话语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不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多样化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网络化的负面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话语霸权”的冲击,以及各种“非意识形态”噪音的干扰等等。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对我国各项事业的指导力,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指导地位,已成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研究中的一项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功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路径展开分析和总结。共分为四部分: 导论部分,介绍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路径和方法、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阐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对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界定和梳理,这是论文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本章主要分析和探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功能。 第二章,分析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面临的挑战。对主要挑战因素进行讨论和分析,有助于深刻把握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我国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能够为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路径提供有效借鉴。本章着重考察和总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挑战:西方“话语霸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力的冲击;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力的弱化;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规范力的淡化;网络化的负面效应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控制力的挤压;民众思想的复杂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凝聚力的削弱;各种“非意识形态化”的杂音、噪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作用力的消解。 第三章,论述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路径。立足第二章对挑战的分析,寻求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基本思路和有效路径。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注重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强调完善党对思想宣传部门的领导、不断健全宣传部门的组织结构;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与文化政策、产品、活动的有机结合;重视发挥新媒体在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过程中的舆论作用;积极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思想交流与交锋方式。 结语部分,,说明并总结论文所探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重要作用,提出论文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权 挑战 实现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导论8-13
  • 1.选题意义8-9
  • 1.1 理论意义8-9
  • 1.2 现实意义9
  • 2.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2.1 国内研究现状9-10
  • 2.2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3.研究路径和方法11-12
  • 3.1 研究路径11
  • 3.2 研究方法11-12
  • 4.创新和不足12-13
  • 4.1 创新之处12
  • 4.2 不足之处12-13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释13-25
  • 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13-17
  • 1.1 话语权13-16
  • 1.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16-17
  • 2.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特征17-20
  • 2.1 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17-18
  • 2.2 阶级性与利益性相统一18-19
  • 2.3 一元主导与尊重多样相统一19
  • 2.4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19-20
  • 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功能20-25
  • 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党的各项政策的指导力20-21
  • 3.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对社会成员思想的影响力21-22
  • 3.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多样化思潮的整合力22-23
  • 3.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实践的推动力23
  • 3.5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对社会的规范力23-25
  • 第二章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面临的挑战25-30
  • 1.西方“话语霸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力的冲击25
  • 2.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力的弱化25-26
  • 3.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规范力的淡化26-27
  • 4.网络化的负面效应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控制力的挤压27
  • 5.民众思想的复杂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凝聚力的削弱27-28
  • 6.各种“非意识形态化”的杂音、噪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作用力的消解28-30
  • 第三章 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路径30-35
  • 1.注重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30
  • 2.强调完善党对思想宣传部门的领导、不断健全宣传部门的组织结构30-31
  • 3.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队伍的综合素质31-32
  • 4.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与文化政策、产品、活动的有机结合32
  • 5.重视发挥新媒体在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过程中的舆论作用32-33
  • 6.积极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思想交流与交锋方式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40
  • 后记40-41
  • 附录4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翠香;;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从《知识考古学》看福柯早期的意识形态理论[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年00期

2 杨文华;;网络论坛的“有限公共性”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冲击[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范晓;语言、言语和话语[J];汉语学习;1994年02期

4 唐勇;王进;;20世纪初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话语权地位的变迁[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Z2期

5 廖胜刚;;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关键词:合法性、现代性与话语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曹国圣;;从话语权视角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走向[J];理论探讨;2006年01期

7 黄世虎;;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理论月刊;2012年07期

8 章仁彪;"全球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12期

9 陈先达;;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6期

10 赵金广;彭东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方法途径的多维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释及其实现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6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0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