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22:01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需要在实践中大胆的探索、试验和创新。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无论是探索中的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篇章。《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开始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又一个精华,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并明确的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既然是探索就难免有失误之处,毛泽东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动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都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但有一点必须肯定,这些都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大胆、艰辛的探索,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他一生所追求的社会主义事业。二十年的艰辛探索,无论正确与失误,成功与失败,都是后人的宝贵财富,都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借鉴意义。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建设中...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一、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两个理论精华
(一) 《论十大关系》
(二)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失误
(一) “大跃进”运动的失误
(二)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三)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失误
三、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理论意义
(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二) 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直接理论渊源
(四) 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先导
四、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探索中的两个理论精华对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 探索中的失误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论十大关系》研究述要[J]. 柳建辉,潘鹏. 党的文献. 2007(03)
[2]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王继明. 理论探索. 2007(03)
[3]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科学发展思想探析[J]. 王真. 长白学刊. 2007(01)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J]. 郭建宁.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5]毛泽东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J]. 张秀荣.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05)
[6]毛泽东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石仲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7]毛泽东哲学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J]. 周新城. 红旗文稿. 2006(17)
[8]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建设和谐社会[J]. 许全兴. 理论视野. 2006(02)
[9]制度“创新”与农村人民公社的缘起[J]. 辛逸.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6)
[10]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J]. 胡锦涛. 求是. 2003(13)
本文编号:3593500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一、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两个理论精华
(一) 《论十大关系》
(二)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失误
(一) “大跃进”运动的失误
(二)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三)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失误
三、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理论意义
(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二) 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直接理论渊源
(四) 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先导
四、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探索中的两个理论精华对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 探索中的失误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论十大关系》研究述要[J]. 柳建辉,潘鹏. 党的文献. 2007(03)
[2]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王继明. 理论探索. 2007(03)
[3]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科学发展思想探析[J]. 王真. 长白学刊. 2007(01)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J]. 郭建宁.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5]毛泽东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J]. 张秀荣.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05)
[6]毛泽东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石仲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7]毛泽东哲学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J]. 周新城. 红旗文稿. 2006(17)
[8]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建设和谐社会[J]. 许全兴. 理论视野. 2006(02)
[9]制度“创新”与农村人民公社的缘起[J]. 辛逸.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6)
[10]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J]. 胡锦涛. 求是. 2003(13)
本文编号:3593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9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