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类本质、共产主义与人的解放——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20:4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市民社会、类本质、共产主义是三个重要概念。在这三个概念的阐释中潜藏着马克思话语逻辑的转换,又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揭示出市民社会私人利益的实质以及人的异化存在状态。在上述批判基础上,马克思预设了理想的、相互补充以及相互确证的社会关系。基于这一人本主义预设,马克思站在人的解放的立场上论述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既是对历史之谜的解答,又是人的复归与解放的存在状态。通过这些连续的论证逻辑,体现了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 

【文章来源】:党政干部学刊. 2020,(07)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市民社会与人的解放
二、类本质与人的解放
三、共产主义与人的解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新审视——以“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为视角[J]. 鲁克俭.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8(03)
[2]斯密的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借以回到现实的经济学环节[J]. 王代月.  哲学研究. 2015(12)
[3]从“类存在”到“社会存在”——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徐先艳.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3(05)
[4]马克思超越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过程史研究[J]. 王代月.  教学与研究. 2010(03)
[5]《巴黎手稿》中“社会”概念的内在张力[J]. 王虎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本文编号:3602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02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c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