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7 01:36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价值和基本行为准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作为一种观念和准则,公正是与人类文明史相伴随的。公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公正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制度的有机运行。因此,深入研究社会公正问题,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由绪论、正文及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时代背景、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正文共分四章。第二章内容是对公正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分析。首先探讨了公正的思想渊源,其次是全面分析公正的内涵与价值,包括古今中外学者对公正的论述以及公正的内涵界定,最后是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公正的内涵、价值和原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只有深刻论证才能为后面的内容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系统分析和谐视域中中国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及其影响。首先,列举当前中国社会不公正的主要表现,强调现在的社会不公正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次,全面论述社会不公正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即社会发展动力的消退、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缓慢和社会安全运行的...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1.2.2 国内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社会公正的概述
2.1 社会公正的思想渊源
2.1.1 古代思想家的探讨
2.1.2 近现代思想家的研究
2.1.3 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
2.2 社会公正的内涵与价值
2.2.1 社会公正的基本内涵
2.2.2 社会公正的价值
2.3 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2.3.1 基本权利的保证,即保证原则
2.3.2 机会平等,即事前原则
2.3.3 按贡献分配,即事后原则
2.3.4 社会调剂原则
第3章 和谐视域中中国社会不公正现象及其负面影响
3.1 当前中国社会不公正的主要表现
3.1.1 经济领域的不公正
3.1.2 政治领域的不公正
3.1.3 文化领域的不公正
3.1.4 社会领域的不公正
3.2 社会不公正现象阻碍和谐社会建设
3.2.1 导致社会发展动力的消退
3.2.2 延缓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
3.2.3 增加社会安全运行风险
第4章 中国社会不公正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4.1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失衡
4.1.1 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的不协调
4.1.2 经济增长与共同富裕的矛盾
4.1.3 经济增长与人的发展的冲突
4.2 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4.2.1 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4.2.2 政治体制的不完善
4.2.3 文化体制不完善
4.2.4 法律体制不完善
4.3 社会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
4.3.1 阶层结构不合理
4.3.2 城乡结构不合理
4.3.3 区域结构不合理
第5章 实现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
5.1 坚持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5.1.1 有效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5.1.2 有效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5.1.3 有效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5.2 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
5.2.1 完善经济体制保障社会公正
5.2.2 健全政治体制促进社会公正
5.2.3 实现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正
5.2.4 改革文化体制实现社会公正
5.3 建立和优化社会结构
5.3.1 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体系
5.3.2 合理调控不同阶层居民收入
5.3.3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以社会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保障制度[J]. 杨辉. 兰州学刊. 2008(09)
[2]关于我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变化态势的实证分析[J]. 胡联合,胡鞍钢,王磊. 探索. 2007(06)
[3]加快制度建设 迈向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J]. 潘玲霞. 学习论坛. 2007(06)
[4]制度:公正的保障[J]. 师泽生,王冠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4)
[5]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的关系[J]. 龚晓洁,刘艳丽,杜以芬. 理论学习. 2006(07)
[6]论和谐社会的审判公正构建[J]. 丁建军. 学术交流. 2006(03)
[7]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 俞可平.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1)
[8]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J]. 李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5)
[9]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实现社会公正[J]. 田海斌. 理论界. 2005(09)
[10]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J]. 郑建勋,陈洪涛. 理论观察. 2005(04)
本文编号:3611504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1.2.2 国内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社会公正的概述
2.1 社会公正的思想渊源
2.1.1 古代思想家的探讨
2.1.2 近现代思想家的研究
2.1.3 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
2.2 社会公正的内涵与价值
2.2.1 社会公正的基本内涵
2.2.2 社会公正的价值
2.3 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2.3.1 基本权利的保证,即保证原则
2.3.2 机会平等,即事前原则
2.3.3 按贡献分配,即事后原则
2.3.4 社会调剂原则
第3章 和谐视域中中国社会不公正现象及其负面影响
3.1 当前中国社会不公正的主要表现
3.1.1 经济领域的不公正
3.1.2 政治领域的不公正
3.1.3 文化领域的不公正
3.1.4 社会领域的不公正
3.2 社会不公正现象阻碍和谐社会建设
3.2.1 导致社会发展动力的消退
3.2.2 延缓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
3.2.3 增加社会安全运行风险
第4章 中国社会不公正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4.1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失衡
4.1.1 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的不协调
4.1.2 经济增长与共同富裕的矛盾
4.1.3 经济增长与人的发展的冲突
4.2 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4.2.1 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4.2.2 政治体制的不完善
4.2.3 文化体制不完善
4.2.4 法律体制不完善
4.3 社会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
4.3.1 阶层结构不合理
4.3.2 城乡结构不合理
4.3.3 区域结构不合理
第5章 实现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
5.1 坚持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5.1.1 有效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5.1.2 有效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5.1.3 有效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5.2 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
5.2.1 完善经济体制保障社会公正
5.2.2 健全政治体制促进社会公正
5.2.3 实现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正
5.2.4 改革文化体制实现社会公正
5.3 建立和优化社会结构
5.3.1 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体系
5.3.2 合理调控不同阶层居民收入
5.3.3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以社会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保障制度[J]. 杨辉. 兰州学刊. 2008(09)
[2]关于我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变化态势的实证分析[J]. 胡联合,胡鞍钢,王磊. 探索. 2007(06)
[3]加快制度建设 迈向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J]. 潘玲霞. 学习论坛. 2007(06)
[4]制度:公正的保障[J]. 师泽生,王冠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4)
[5]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的关系[J]. 龚晓洁,刘艳丽,杜以芬. 理论学习. 2006(07)
[6]论和谐社会的审判公正构建[J]. 丁建军. 学术交流. 2006(03)
[7]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 俞可平.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1)
[8]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J]. 李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5)
[9]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实现社会公正[J]. 田海斌. 理论界. 2005(09)
[10]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J]. 郑建勋,陈洪涛. 理论观察. 2005(04)
本文编号:3611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1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