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创新

发布时间:2022-07-14 12:59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是对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以及由经济形态所决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觉反映。意识形态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和谐理念中蕴含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着眼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对意识形态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意识形态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目标导向、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理念的普遍认同提供理论支撑、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有序进行提供引导和规范。本文从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和政治功能的探讨着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创新的历史进行了纵向梳理,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情况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借鉴我国意识形态创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创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主要阐述了主流意识形态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目标指向、价值原则以及实现途径。笔者认为,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巩固和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时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凝聚人民的力量,共同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在实...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意识形态内涵的研究
        1.2.2 对和谐社会内涵和特征的研究
        1.2.3 对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创新关系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创新
    2.1 意识形态的内涵和社会功能
        2.1.1 意识形态的定义和特征
        2.1.2 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2.2 意识形态创新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2.2.1 意识形态创新的概念
        2.2.2 意识形态创新的必要性
    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创新的历程和基本经验
        2.3.1 我国意识形态创新的历程
        2.3.2 我国意识形态创新的基本经验
第3章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的意识形态创新
    3.1 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3.1.1 和谐社会的内涵
        3.1.2 和谐社会的特征
    3.2 构建和谐社会为意识形态创新提供的机遇和新要求
        3.2.1 构建和谐社会为意识形态创新提供的机遇
        3.2.2 构建和谐社会为意识形态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3.3 意识形态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3.3.1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目标导向
        3.3.2 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理念的普遍认同提供理论支撑
        3.3.3 为社会各项活动的有序运行提供引导和规范
第4章 和谐社会背景下意识形态创新的目标指向与价值原则
    4.1 和谐社会背景下意识形态创新的目标指向
        4.1.1 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4.1.2 形成和巩固共同的理想信念
        4.1.3 团结人心,凝聚力量
    4.2 和谐背景下意识形态创新的价值原则
        4.2.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4.2.2 以人为本,追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2.3 立足于实践和社会现实
        4.2.4 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5章 和谐社会背景下意识形态创新的实现途径
    5.1 观念创新
        5.1.1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5.1.2 塑造现代创新意识
    5.2 理论创新
        5.2.1 注重语言表达的通俗性
        5.2.2 增强意识形态包容性
    5.3 方法创新
        5.3.1 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创新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5.3.2 正确处理继承和批判的关系
    5.4 机制创新
        5.4.1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5.4.2 建立和完善舆论传播机制
        5.4.3 完善意识形态管理机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衣俊卿.  哲学研究. 2008(12)
[2]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 王勇桂,邱斌.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01)
[3]论我国意识形态创新的根据、基本原则及其方式[J]. 杨建勋.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4]论我国意识形态创新的根据、基本原则及其方式[J]. 杨建勋.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3)
[5]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 赵曜.  红旗文稿. 2007(12)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J]. 严书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7(03)
[7]意识形态的创新研究[J]. 吴兆雪,葛张洋.  理论建设. 2007(02)
[8]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J]. 吴忠民.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02)
[9]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新方略——访中央党校教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赵曜[J]. 本刊记者,赵曜.  科学社会主义. 2006(02)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解析[J]. 贾建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03)



本文编号:3661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61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