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扬马克思的生态观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2-07-14 16:35
科学技术在工业文明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受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导致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且越来越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生态危机的严重现状,亟需从哲学价值观的高度,做出深刻的、全面的、系统的检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寻求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和目标,为我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资源。虽然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尚未引起如此诸多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没有就生态问题进行非常系统的研究,但是我们今天回头重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可以体察到马克思的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并且很多思想已经超越了时代。马克思的生态观不仅启发了当代人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而且对我们建设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树立科学发展观都具有极为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应该自觉地以马克思的生态观为思想武器,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从而逐步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我们应当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人造资源,保护非再生资源,来应对和摆脱人类...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一、马克思生态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破坏外部自然和人的自身自然
(三)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已不能对人与自然关系作科学说明
二、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渊源
(一) 黑格尔的自然观:自然是理念的异在形式
(二) 费尔巴哈自然观:自然是感性的直观形式
(三) 马克思对以前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
1.对伊壁鸠鲁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2.对机械唯物主义生态观的批判和继承
三、马克思生态观的哲学前提与基本特点
(一) 马克思生态观的哲学前提
1.自然"先在"
2.对象性活动
3.价值主体
(二) 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特点
1.马克思生态观的唯物论思想
2.马克思生态观的辩证法思想
3.马克思生态观的前瞻性思想
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批判
(一) 制度批判
(二) 资本逻辑批判
(三) 技术理性批判
(四) 异化消费批判
五、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出路
(一) 建立生态科技观
(二) 建立生态消费观
(三)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六、马克思生态观的实践意义
(一)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二) 建立关注全球整体发展的发展观
(三)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理论参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恩格斯自然生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J]. 孙燕.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2]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J]. 黄斌. 理论探索. 2010(01)
[3]马克思生态观:人与自然关系认知和解读[J]. 杨克涛,陈敬佑,刘晓利.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6)
[4]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诉求[J]. 王俊涛.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7)
[5]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观的当代价值[J]. 肖惠朝. 学理论. 2009(13)
[6]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论纲[J]. 林坚.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7]马克思的生态观探析[J]. 李富君. 中州学刊. 2009(03)
[8]马克思恩格斯环境哲学思想新探[J]. 曹志清. 学术论坛. 2007(08)
[9]日本学者岛崎隆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解读[J]. 冯雷.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03)
[10]科学发展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J]. 高惠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本文编号:3661492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一、马克思生态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破坏外部自然和人的自身自然
(三)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已不能对人与自然关系作科学说明
二、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渊源
(一) 黑格尔的自然观:自然是理念的异在形式
(二) 费尔巴哈自然观:自然是感性的直观形式
(三) 马克思对以前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
1.对伊壁鸠鲁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2.对机械唯物主义生态观的批判和继承
三、马克思生态观的哲学前提与基本特点
(一) 马克思生态观的哲学前提
1.自然"先在"
2.对象性活动
3.价值主体
(二) 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特点
1.马克思生态观的唯物论思想
2.马克思生态观的辩证法思想
3.马克思生态观的前瞻性思想
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批判
(一) 制度批判
(二) 资本逻辑批判
(三) 技术理性批判
(四) 异化消费批判
五、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出路
(一) 建立生态科技观
(二) 建立生态消费观
(三)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六、马克思生态观的实践意义
(一)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二) 建立关注全球整体发展的发展观
(三)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理论参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恩格斯自然生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J]. 孙燕.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2]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J]. 黄斌. 理论探索. 2010(01)
[3]马克思生态观:人与自然关系认知和解读[J]. 杨克涛,陈敬佑,刘晓利.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6)
[4]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诉求[J]. 王俊涛.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7)
[5]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观的当代价值[J]. 肖惠朝. 学理论. 2009(13)
[6]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论纲[J]. 林坚.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7]马克思的生态观探析[J]. 李富君. 中州学刊. 2009(03)
[8]马克思恩格斯环境哲学思想新探[J]. 曹志清. 学术论坛. 2007(08)
[9]日本学者岛崎隆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解读[J]. 冯雷.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03)
[10]科学发展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J]. 高惠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本文编号:3661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6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