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域下的先秦儒学价值观及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6 14:49
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发展脉络和方向,其价值理念更是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顾儒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中后期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主流文化地位,后又经历了宋明礼学、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至今人们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思想观念影响。先秦时期是儒学的兴起阶段,在这一时期也形成了儒学最原始的价值理念,搭建了儒学的基本框架,并影响了后世儒学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先秦时期奠定了儒学价值观的基本范式,后世儒学是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演绎和诠释。先秦儒学价值观内涵深刻,理论体系完备,对道德、人生、生态、生死等问题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所以,有必要对先秦儒学价值观进行深入挖掘,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客观分析其理论内涵,利用其精华部分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服务。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域下对先秦儒学价值观及其当代价值进行研究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部分,绪论。随着精神层面问题的凸显,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先秦儒学价值观包含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可以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滋养和方...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5 概念界定
1.5.1 价值观
1.5.2 先秦儒学价值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析先秦儒学价值观
2.1 先秦儒学价值观的历史观透视
2.1.1 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法
2.1.2 社会“失范”儒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2.1.3 学术下移儒学形成的文化背景
2.2 先秦儒学价值观的阶级分析
2.2.1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
2.2.2 先秦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
2.2.3 先秦儒学维护奴隶主统治的阶级立场
2.3 先秦儒学价值观的辩证剖析
2.3.1 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
2.3.2 和而不同蕴含辩证思想
2.3.3 中庸之道包含辩证思维
第三章 先秦儒学价值观内涵凝练
3.1 先秦儒学道德观
3.1.1 仁义礼智信的基本道德规范
3.1.2 三不朽的道德目标
3.1.3 忠恕之道的道德修养方式
3.2 先秦儒学人生观
3.2.1 闻道、行道人生价值指导原则
3.2.2 成仁、成圣人生价值目标
3.2.3 自强不息的人生价值态度
3.3 先秦儒学生态观
3.3.1 知命畏天的生态意识
3.3.2 仁民爱物的生态情怀
3.3.3 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3.4 先秦儒学生死观
3.4.1 生死有命的生命理念
3.4.2 重生轻死的生命态度
3.4.3 舍生取义的生命价值取向
3.5 先秦儒学价值观的局限性
3.5.1 政治色彩明显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3.5.2 片面强调集体利益轻视个体权益
3.5.3 人伦道德至上忽视科学技术发展
第四章 先秦儒学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4.1 提升当代人的精神风貌
4.1.1 缓解精神危机
4.1.2 提升应对挫折勇气
4.1.3 减少死亡恐惧
4.2 推动当前道德文明建设
4.2.1 促进道德建设自觉进程
4.2.2 提供道德修养方法
4.2.3 补充道德文明内涵
4.3 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4.3.1 提供文化资源
4.3.2 达成情感共识
4.3.3 寻求方法借鉴
4.4 推进和谐社会深入发展
4.4.1 构建人身心和谐
4.4.2 达成人际关系和谐
4.4.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662713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5 概念界定
1.5.1 价值观
1.5.2 先秦儒学价值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析先秦儒学价值观
2.1 先秦儒学价值观的历史观透视
2.1.1 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法
2.1.2 社会“失范”儒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2.1.3 学术下移儒学形成的文化背景
2.2 先秦儒学价值观的阶级分析
2.2.1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
2.2.2 先秦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
2.2.3 先秦儒学维护奴隶主统治的阶级立场
2.3 先秦儒学价值观的辩证剖析
2.3.1 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
2.3.2 和而不同蕴含辩证思想
2.3.3 中庸之道包含辩证思维
第三章 先秦儒学价值观内涵凝练
3.1 先秦儒学道德观
3.1.1 仁义礼智信的基本道德规范
3.1.2 三不朽的道德目标
3.1.3 忠恕之道的道德修养方式
3.2 先秦儒学人生观
3.2.1 闻道、行道人生价值指导原则
3.2.2 成仁、成圣人生价值目标
3.2.3 自强不息的人生价值态度
3.3 先秦儒学生态观
3.3.1 知命畏天的生态意识
3.3.2 仁民爱物的生态情怀
3.3.3 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3.4 先秦儒学生死观
3.4.1 生死有命的生命理念
3.4.2 重生轻死的生命态度
3.4.3 舍生取义的生命价值取向
3.5 先秦儒学价值观的局限性
3.5.1 政治色彩明显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3.5.2 片面强调集体利益轻视个体权益
3.5.3 人伦道德至上忽视科学技术发展
第四章 先秦儒学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4.1 提升当代人的精神风貌
4.1.1 缓解精神危机
4.1.2 提升应对挫折勇气
4.1.3 减少死亡恐惧
4.2 推动当前道德文明建设
4.2.1 促进道德建设自觉进程
4.2.2 提供道德修养方法
4.2.3 补充道德文明内涵
4.3 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4.3.1 提供文化资源
4.3.2 达成情感共识
4.3.3 寻求方法借鉴
4.4 推进和谐社会深入发展
4.4.1 构建人身心和谐
4.4.2 达成人际关系和谐
4.4.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662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62713.html